【資料圖】
本報見習記者 | 甄敬怡
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農村快遞的發展步伐也在加快。隨著《關于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和《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的相繼出臺,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將更為深化,縣級農村物流配送中心和鄉鎮快遞物流站點建設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加快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必然要求,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商品和資源要素有序流動的迫切需要,是建設高效順暢現代流通體系、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的有力舉措,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撐,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指導意見》旨在加快建設高效順暢的農村現代流通體系,推進農村流通設施和業態全面融入現代流通體系,促進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圍繞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加快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支撐等作出部署。
《指導意見》要求,到2025年,我國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基本建成設施完善、集約共享、安全高效、雙向順暢的農村現代商貿網絡、物流網絡、產地冷鏈網絡,流通企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農村消費環境明顯改善。到2035年,建成雙向協同、高效順暢的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商貿、物流、交通、農業、供銷深度融合,農村流通設施和業態深度融入現代流通體系,城鄉市場緊密銜接、商品和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形成良性循環。
《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加快補齊縣鄉村物流設施短板、合理優化商貿流通設施布局、推動城鄉流通深度融合、強化農村流通數字賦能、培育農村流通龍頭企業、完善農村流通標準體系、加強農村流通領域市場監管等重點任務,明確完善相關財稅金融支持政策和強化土地、人才支持,并要求把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作為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實施。
《行動計劃》旨在持續推動供應鏈、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務下沉以及農產品“上行”,提出力爭到2025年建立縣域統籌,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在全國打造500個左右縣域商業“領跑縣”,90%的縣達到“基本型”及以上商業功能。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負責人介紹,近兩年,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縣域商業網絡持續完善,2022年,全國建設改造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983個,鄉鎮商貿中心、集貿市場3941個;農村物流配送不斷提速,2022年,各地建設各類縣級物流和寄遞配送中心1500個,鄉鎮快遞和郵件處理站點7600個,95%的行政村實現快遞直達;農產品流通效能明顯提升,2022年新增農產品冷庫庫容1080萬噸,產銷對接活動幫助銷售農產品760億元,農產品產銷銜接更加緊密;農村消費潛力持續釋放,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車型銷售同比增長87%,家電以舊換新銷售額同比增長127.6%。
在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繁榮農村消費市場方面,我國將實施縣域商業三年行動,將鼓勵電商帶頭人走進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進行村播、店播、廠播,促進優勢、特色、品牌農產品線上銷售。同時舉辦村播大賽等電商賽事,提高創業技能。充分挖掘農村“土特產”資源,培育一批“小而美”的農村電商特色品牌,變“流量”為“銷量”。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爭取用3年時間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縣縣有物流配送中心、村村通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