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楊申申:深海逐夢者

      時間:2023-05-04 11:06:1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南京4月28日電 題:楊申申:深海逐夢者


      (資料圖片)

      新華社記者何磊靜

      “海洋的深度是有限的,但我們探索海洋的技術追求沒有盡頭。”在我國最新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開展常規化運營后,楊申申全身心撲在下一代潛水器的研發上。

      “之前的載人潛水器,只能通過很小的觀察窗口向外看,這次要實現360度視野全通透,創新使用有機玻璃,值得期待。”日前,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主任楊申申向記者“劇透”時,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他說,未來科學家、考古學者和普通游客,都有可能實現“說走就走”的海底之旅。

      圖為楊申申隨載人潛水器出海工作。

      2005年碩士畢業后,楊申申就加入到“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發團隊中。

      “記得第一次面對大海時,我既緊張又害怕。”楊申申說。這位在內陸長大的“80后”,怎么也想不到,深海,會成為自己畢生逐夢的舞臺。

      多年來的潛心鉆研,他不僅成為有“大國重器”之稱的“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的核心研發成員之一,并且成為我國載人潛水器機電一體化領域的學科帶頭人。

      憑海臨風,楊申申足跡遍及黃海、東海、南海、太平洋、印度洋。在“蛟龍”號下潛7062米、“深海勇士”號下潛4534米、“奮斗者”號下潛10909米的歷史性時刻,他都在試驗現場。

      2020年11月10日,“奮斗者”號成功坐底馬里亞納海溝,下潛深度達10909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當時,楊申申擔任海試期間臨時黨委副書記,頂風冒雨工作到凌晨,為“奮斗者”號順利完成多次萬米深潛提供堅實保障。

      在技術創新方面,他孜孜以求。在“奮斗者”號的研制中,他帶領設計團隊攻克了“大容量深海能源系統”“低噪高效推進系統”“集成控制液壓系統”“自動定位和快速隔離的接地檢測系統”等眾多關鍵核心技術,并成功實現多項關鍵材料或部件國產化。

      讓楊申申記憶深刻的是“深海勇士”號電池的攻關經歷。面對銀鋅電池帶來的使用成本高、下潛頻次少的難題,他和團隊決定研發鋰電池技術。“我們在調試時,鋰電池性能不夠成熟,發生了故障。據了解,國外在試驗中也出現類似情況。我們一度非常猶豫,考慮是否更換穩妥的技術方案。”楊申申說,后來他和團隊立志挑戰新技術,通過進一步優化方案,最終獲得成功。鋰電池組的應用,使“深海勇士”號實現年下潛頻次近100次。

      圖為楊申申(中)在海上試驗現場忙碌工作。

      “一輪明月遮鄉愁,雙舟百軍戰馬溝,創新探索齊奮斗,萬米深淵任我游。”在艱苦攻關、遠航深潛之余,楊申申會在朋友圈寫寫詩,抒發心中所感,“這算是一種調節心態的方式吧。”他笑道。

      然而,楊申申以苦為樂,覺得自己很幸運。

      “個人的奮斗能與行業、國家發展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才是人生價值和意義的體現。”楊申申說。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