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2023年一季度數據,服務業恢復向好是經濟運行中的突出亮點。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為58.1%,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9.5%,拉動GDP增長3.2個百分點,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相關資料圖)
“服務業的回升是趨勢性的,不能僅僅將其看作報復性反彈?!敝袊暧^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表示,今年全年乃至于更長時期,我國服務業都將延續增長態勢,以現價計算的三次產業比重中,服務業占比將居于首位并保持穩中有升態勢。
一個行業細分的觀察:
接觸型服務業快速反彈
過去3年,受疫情沖擊最大的是服務業,特別是接觸型的服務業。今年以來,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穩增長政策效果加快顯現,生產生活秩序恢復,服務需求特別是接觸型、聚集型的服務需求快速釋放,服務業增長明顯回升。
來自國家稅務總局的稅收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住宿餐飲、文體娛樂、居民服務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2.8%、13.7%和9.4%,已經超過疫情前的水平。
“居民外出就餐、購物、旅游、住宿明顯增多,帶動相關服務業增長?!眹医y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解讀說,一季度,住宿和餐飲業同比增長13.6%,上年四季度是下降5.8%;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5.2個百分點。
隨著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物流和人流顯著增多。居民出行和交通運輸等相關行業增長加快。付凌暉表示,一季度,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上年四季度是下降3.9%。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主任李鎖強給出一組數據說明交通運輸業快速恢復:一季度,營業性客運量、旅客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26.3%和61.8%,其中,鐵路客運量和旅客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67.7%和72.0%,民航客運量和旅客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68.9%和75.7%。
“服務業中細分的龍頭是住宿和餐飲,同比增長13.6%,第二位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同比增長11.2%。”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這表明,數字經濟正成為服務業發展的主力軍。
此外,一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不斷加大,積極滿足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帶動金融業增加值增長。
一個統計口徑的辨析:
社零總額與服務性消費
今年一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6%,是三大需求中拉動經濟增長最主要因素。從消費結構來看,服務性消費改善尤其明顯。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社零總額”)與支出法GDP核算中的最終消費支出都是反映消費需求的重要指標,但兩者在統計口徑上存在區別。吳薩解釋說,最終消費支出包括商品消費、服務消費和虛擬消費。社零總額僅統計貨物零售和餐飲服務消費,不包括除餐飲服務外的其他服務消費。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蘊告訴記者,最終消費支出中包含的服務性消費,既有居民個人直接付費獲得的各類服務,比如住宿、旅游、文化娛樂,也有居民個人沒有直接付費而享受到的服務,比如義務教育、醫保負擔的基本醫療服務等。
“我國現有的統計體系中,社會零售額是一個月度的高頻數據,而對服務性消費的統計是低頻的、年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認為,應進一步完善我國現代消費統計體系,更好體現服務性消費在社會消費中的作用。
王蘊也表示,從完善消費相關指標統計的角度看,可以考慮將交通、居住、教育、信息、文化、體育娛樂等相關消費納入進來,這些也是目前北京、上海統計居民服務性消費的主體內容,有統計實踐的基礎。
如何筑牢服務性消費回升的基礎?王蘊從消費性服務業供給的便利性和經濟性、服務性消費的能力和條件三方面給出建議。
消費性服務業供給主體多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應堅持“繼續送一程”的政策方向,適當延長減免稅費負擔等政策,讓供給主體能夠恢復到疫情前狀態,鼓勵創新業態、延長服務時限等,保證相關服務供給的便利性與經濟性。
在提升服務消費的能力方面,要落實好已出臺的就業優先政策,持續鞏固居民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態勢,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在優化服務消費的條件方面,要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既要加強市場秩序監管,保障服務供給質量,又要研究優化假日制度設計,滿足升級疊加疫后休閑娛樂等補償性消費的需求,讓消費者有時間、有條件去消費。
一個微觀視角的展望:旅游消費熱潮蓄勢待發
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738元,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為28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2%,增速高于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0.8個百分點。服務性消費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比重為41.7%,比上年同期回升0.3個百分點。
在服務性消費支出中,旅游消費是重要組成部分。4月初,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在居民未來三個月計劃增加支出的項目中,旅游消費“跑贏”了購房、社交文化和娛樂等多個選項,環比提升近11個百分點。
近期,山東淄博燒烤火爆出圈。不僅燒烤店增加、燒烤師變得重金難求,當地的住宿、交通、旅游也呈現向好勢頭。在“燒烤帶火一座城”之前,更是有多地文旅局長拍短視頻推介家鄉,從幕后“卷”到了臺前,助推旅游市場消費回暖。
今年一季度,湖南張家界武陵源、天門山、大峽谷、茅巖河四大景區共接待游客224.79萬人次,同比增長418.34%;重慶磁器口古鎮接待游客366.32萬人次,同比增長69.43%……各大景區再現“人從眾”景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表示,一季度旅游業復蘇還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來出游需求還將強勁釋放。
作為二季度中重要假日,今年“五一”假期出游產品預訂已提前進入高峰。攜程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提前1個半月預訂“五一”假期旅游產品的訂單量增長超過3倍。在“去哪兒”平臺上,早在3月初,就有旅客提前預訂了三亞、大理等熱門旅游目的地的酒店,距離“五一”假期還有50天時,4月29日北京-大理的經濟艙機票便已售罄。
旅游市場不僅國內游“火”,境外游也“熱”。自2月6日中國公民出境團隊游試點恢復至今,已有60個國家成為出境游目的地,今年“五一”小長假出境游熱度也在持續走高。
“‘五一’旅游市場的火爆是多因素共同導致的。”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表示,從供給端來看,各地不斷創新旅游資源,提供特色產品或服務,創造更多消費需求;從需求端來看,隨著疫情對居民日常生活影響減弱,前期被壓抑的消費需求持續釋放。
專家表示,旺盛的假日消費需求,良好的假日服務供給,今年的“五一”假期定將重拾“煙火氣”,以強勁消費活力助推經濟社會強勁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