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追星就追科學家”科普活動走進武漢 青年科學家帶學子共探宇宙奧秘 今日熱搜

      時間:2023-07-04 09:09:53       來源:光明網


      (資料圖片)

      我們的宇宙如何工作?我們如何來到今天?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近日,由未來論壇聯合科大訊飛共同發起的“追星就追科學家”校園公益科普活動,走進武漢西藏中學,未來論壇青年科學家、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執行主任蘇萌帶領一眾學子“仰望星空”,一同探索宇宙奧秘。

      自古以來,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就從未停止過,那片未知地帶是如此神秘,讓古今中外無數科學家前赴后繼,為每一個猜想尋找答案。

      現場,蘇萌帶來《為什么要探索太空?——仰望星空的原動力:好奇心與探索欲推動文明前進》講座,以今年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2》為切入,并發出提問:你認為一部成功的科幻大片具備哪些要素?宇宙飛船、外星人……同學們踴躍搶答,現場氣氛熱烈。

      隨后,蘇萌在近50分鐘的講座中,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述,從科幻作品中的想象力到科學精神,向同學們展示了天文學的發展如何改變著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從智利北部的Atacama沙漠到阿里天文臺,從愛因斯坦到凱斯勒,這些遙不可及的地方和偉人都在訴說著科幻的魅力所在。

      講座中,蘇萌還提到了現階段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利用,如開采太空資源、突破地球局限、走向多星球時代等。其中太空資源的原位利用是太空工業的基礎,而地月經濟圈則是以支持未來太陽系的其他空間活動,這些先進技術和對未來的想象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太空探索對人類的意義是什么?我們應如何利用太空技術為地球和人類帶來更多服務?”在對話青年科學家環節,學生代表阿旺羅布,從一名高中生的視角,向科學家蘇萌發出提問。

      蘇萌回答說,太空探索塑造了人類的認知體系和價值觀、宇宙觀,也是人類尋找自身意義的探索旅程,太空相關技術不僅于航天這一個研究方向,實際上可以衍生出相當多的尖端技術。這些技術經過沉淀,轉變成應用層面的產品來服務社會生活。如發明望遠鏡起初是追求對極限星光的探測能力,而后應用到人類的生產生活中。

      在聊到應如何學習和了解太空,培養自己探索太空的科學精神時,蘇萌建議同學們要腳踏實地,一名科學家的養成需要10年,乃至20年的積累,因此在平時的學習中切勿急于求成,現階段注重基礎訓練,建立起最基本的概念和思維習慣。此外,他還建議大家為自己創造出一些課本以外的獲取知識的渠道,多問為什么,多讀科普雜志或經典著作等,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開拓視野,培養自己的興趣點,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對探索求真的習慣,保持一顆對未知的好奇心。

      據了解,共有超400名師生參與本次活動,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未來”科學家—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訪談實錄》贈書儀式。

      武漢西藏中學副校長侯伯云表示,“科學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真理的精神,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希望有更多同學關注科學并走進科學的殿堂、感受科學的魅力,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宋雅娟)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