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見疆見昆侖·AI大模型算力前沿論壇舉行

      時間:2023-08-04 10:19:27       來源:光明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27至30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人工智能會議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在28日舉行的“見疆見昆侖·AI大模型算力前沿”分論壇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的研究和發展,從技術、應用和產業等多個角度進行了分享交流。

      CCF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專委會主任、北京交通大學教授于劍表示,在ChatGPT的推動下,人工智能已經逐步演變為一個“重資產行業”,無論是在算力還是數據方面都有其重資產特性,這種變化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CCF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并行科技董事長、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董事陳健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大模型訓練對算力提出了巨大要求,然而與傳統云計算不同,這是一個典型的超級計算場景。他認為,當前大模型的蓬勃發展,事實上是大數據、人工智能、超算三種技術共同合作演變的結果。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苗啟廣在主題報告《教育領域大模型探索與思考》中展示了大模型在輔助教師備課、進行作業評測等方面是如何助力提升教學質量的。不過他也表示,盡管人工智能發展迅速,但仍無法替代師生間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溝通,因此教師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視。

      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石川在其報告《大模型下的異質圖計算》中表示,異質圖可以包含多種類型的實體和關系,是建模復雜交互系統的基本工具,也是廣泛存在的一類數據形式,并形成了特有的分析方法。異質圖分析成為數據挖掘領域的研究熱點,并在工業界廣泛使用。

      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沃頓講席研究員陳小軍在其報告《多模態大模型助力數字化轉型》中表示,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復蘇、重塑競爭優勢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關鍵力量。傳統IT的架構一般是“端-邊-云”,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智”的成分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數字化轉型中將扮演核心作用。

      “大模型算力,不是云計算,是超算。”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首席技術官甄亞楠在題為《從可用、好用到降本,AI智算云助力大模型訓練與推理》的報告中,分享了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經過12年的技術積淀,所形成的大規模算力供給、多元算力調度、性能分析與優化、在線平臺服務、業務保障等五大優勢,并表示,接下來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將分批上線超過3萬張高性價比的GPU算力卡資源,解決AI大模型訓練需求,并提供技術保障,提升模型計算效率。

      甄亞楠介紹說,自2019年起,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圍繞北京、內蒙古、寧夏布局3個主算力樞紐,構建遍布全國的算力網絡,以創新的云服務模式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算力調度。目前已服務國內超20萬用戶,包括1000多家企業。

      據悉,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會議是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一項重要學術活動,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專業委員會承辦。此系列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已成為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主要學術活動之一。其中,“見疆見昆侖·AI大模型算力前沿論壇”由CCF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CCF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專委會、新疆大學、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承辦,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肖春芳)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