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

      何為“共棲”?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焦點短訊

      時間:2023-06-30 14:59:55       來源:東方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東方網記者王永娟、柏可林6月30日報道: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將于9月24日開幕,城市空間藝術季以“共棲”為主題,想表達怎樣的生態發展理念?在今天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規劃資源局副局長徐明前作了詳細介紹。

      徐明前表示,每一屆空間藝術季都是一場宣傳展示上海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本屆空間藝術季圍繞“共棲”這一主題,思考和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理念。

      上海作為超大城市,如何在人口高密度、環境緊約束的條件下,從容應對氣候變化,促進萬物共棲共生,建設一個宜居生態、安全韌性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課題。

      上海2035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上海要致力于成為引領國際超大城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標桿,到2035年建成更具適應能力和韌性安全的生態城市。近年來,上海市規劃資源局通過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努力錨固生態本底,提亮生態底色,提供更多生態共棲空間。主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是完善市域公園體系、濕地體系、森林體系,構筑“雙環、九廊、十區”的生態空間“一張藍圖”;二是拓展中心城外環綠帶建設經驗,加強新城生態建設,進一步規劃形成五個新城環城公園帶,錨固市域生態網絡格局;三是針對上海高密度人居環境特征,加強頂層政策設計,制定具體行動綱領,實行全域化、系統性、精細化的生態空間管控。

      同時,按照建設世界級濱水區的總目標,堅持“發展為要、人民為本、生態為基、文化為魂”的總體要求, 持續聚焦“一江一河”規劃建設,打造公共環境新亮點、宜樂宜游新空間、人民城市新地標。圍繞15分鐘社區生活圈,加強社區公園和口袋公園建設,導入更多文旅體優質資源,為市民提供更多無界融合、滲透貫通、優美宜人、便捷可達的綠色開放空間。

      “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與社會各界進一步攜手,共同為上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之城貢獻智慧和力量。”徐明前表示。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