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

      蔡昉:要用合經濟理論規律的渠道把錢發到居民的腰包里

      時間:2023-07-09 11:59:52       來源:封面新聞


      (相關資料圖)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如今,宏觀經濟呈現什么特點?應該如何理解?”7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在第九屆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要刺激居民的消費,要用所有合理合法合規、合經濟理論規律的渠道,把錢發到居民的腰包里。

      中國經濟已經在逐漸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逐漸轉向以消費需求為主要拉動力的模式上。以經濟發展方式的路徑分析,蔡昉認為,是由于居民收入受到了傷害,對消費產生了負面影響,家庭的預算曲線得不到恢復,由此影響經濟復蘇。

      圍繞中國經濟面臨的新狀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消費成為常態化影響經濟的因素。比如,人口老齡化后,居民消費支出占GDP比重開始有下降的趨勢,加上總儲蓄超過總投資的比例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會更加明顯。“這就是國際宏觀經濟學界討論的所謂的長期停滯,它最典型的一個特征是低利率、低通脹率、低增長、高負債率。”蔡昉說道。

      二是非正規就業的比重會提高,勞動者的權益和收入增長的可能性以及社會保障的覆蓋水平,都會有所增加。

      三是居民的微觀行為有可能進入新常態。蔡昉稱,未來在經濟增長有可能遭遇幾個效應:第一是收入效應,在保持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經濟增長保持同步的情況下,居民收入增長可能比以前預想的要低一個層次。第二是城鎮化效應,未來要挖掘新市民的消費潛力,而要做到這一點,要保障他們的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第三是結構性效應,未來人口總量已經在負增長,經濟增長也在減速,因此以后無論是把勞動力從農業轉移出來,還是把低收入者變成中等收入群體等,都需要依靠調整結構進行。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