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山西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武東升介紹,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生產力,2020年以來,國家層面陸續出臺了關于“東數西算”系列政策文件,全面啟動了“東數西算”工程,拉開了全國算力競爭序幕,山西省將算力比較優勢納入全省經濟工作的“八大比較優勢”,發出了山西發展算力的“動員令”。目前來看,山西省發展算力綜合優勢超群。
據介紹,山西省先天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區位方面,山西毗鄰京津冀,大同到北京平均距離僅有250公里,對于金融等時延敏感業務具有顯著吸引力;氣候環境方面,氣候冷涼、地質結構穩定,特別是大同年均氣溫僅有5.5度,每年近10個月時間能夠使用自然冷源制冷,可大幅降低數據中心制冷成本;能源方面,山西具備傳統煤電和新能源的綜合優勢,滿足數據中心用能和清潔低碳發展需求,是京津冀外溢算力需求和算力產業的最佳承載地。
而且,山西省后天發展基礎扎實穩固。數據中心方面,山西省在用、在建數據中心設計標準機架達到82.78萬架,山西綜合算力指數位居全國前十,算力環境指數排名前三。通信網絡方面,太原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運行良好,網間帶寬規模達1800Gbps;大同-北京建成了光纖直連鏈路,單向時延降低至3毫秒左右。此外,得益于山西“十四五”5G基站建設目標“五年任務三年完成”,山西雙千兆基礎扎實,滿足省內算力傳輸和應用推廣需求。
【資料圖】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核心引擎和重要抓手,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充分發揮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抓總作用,組織推進各項工作,全省數字經濟取得了積極進展。”武東升介紹。
一是數字經濟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編制印發了《山西省推進數字經濟全面發展2023年工作要點》,著力推進“六大行動30項重點任務100條清單臺賬”,常態化開展調度,扎實推動重點任務落地;編制印發了《山西省數字經濟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三級指標體系,開展監測評價,科學反映各地數字經濟發展成效。
二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升。山西省累計建成5G基站數8.4萬個,太原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運行良好。太原、大同已入選第二批“千兆城市”名單。省內企業成功申報16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其中8個建設完成并已接入國家頂級節點。
三是數字產業化加快發展。山西省電子信息制造業多個領域躋身全國前列,2022年實現營收1697.2億元,同比增長9.4%。軟件和大數據產業不斷壯大,2022年實現營收118億元,同比增長10.4%。信息通信業穩步增長,2022年實現營收291.2億元,同比增長8.5%。
四是產業數字化提檔加速。農業方面,繁峙生豬基地、新絳蔬菜基地入選國家級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能源方面,山西省累計建成46座智能化煤礦,1161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工業方面,兩化融合貫標達標企業總量達到40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9.6%,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提高到54.1。數字化轉型生態方面,組織認定了長治高新區、山西云時代等10家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和陽泉高新區、呂梁經開區等5家數字經濟示范園區。
五是公共服務數字化深入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山西省“1+N”的政務云基礎架構基本建成,非涉密信息系統全部遷移上云。組建山西省新型智慧城市標準化技術專家組,分級分類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遴選支持了4個新型智慧城市數字底座項目。
六是數據要素市場初步構建。編制印發了《山西省數據市場體系建設2023年行動計劃》,探索建立山西省數據要素市場體系。編制印發了《山西省企業數據管理國家標準貫標實施方案(2023-2025年)》,深入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貫標評估試點,深化首席數據官制度探索。
武東升表示,下一步,山西省發展改革委將用好算力比較優勢,以算力基礎強基、算力產業強鏈、算力應用強效為重點,進一步優化山西省算力結構、豐富算力資源供給,逐步吸引產業鏈上下游集聚,不斷激發山西算力應用活力。以能源、要素、環境、安全保障為支撐,努力將山西打造成面向京津冀等東部地區的最強綠色算力保障基地、最佳算力產業轉移承載基地,力爭山西在全國算力一體化布局中具有戰略地位,為山西數字經濟全面發展搶得一席之地,為山西省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