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亮相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新華社
趙 驊 李志國
(相關資料圖)
產業集群各主體關聯滲透、開放融合、利他協同的秩序化運行結構是產業集群穩定發展的模態,需要高效整合生產要素、完善產業鏈路、激活創新動能,才能推動產業集群在更高能級上運行。面對數字化新時代和創新交叉科學新賽道涌現的科技革命新格局,作為肩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要加速培育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建成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引領區域創新發展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交出高質量發展的高分報表。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和加速發展的更高要求,新興的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需要創建產業集群各產業主體同擔技術創新、互求產業引領、共筑商業成就的機制以實現產業集群整體能級提升。
緊扣數字平臺厚植發展數字化轉型產業集群
數字化平臺經濟是引領未來的數字經濟新形態,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引擎。作為新的生產力組織方式,以數字服務為基礎的平臺經濟能夠帶動產業組織變革,同時也是產業資源和創新資源有效配置與共享的重要媒介,可吸引專業化人才并發揮其專業化作用,整體提升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效率,提升產業集群現代化能級。在產業集群中厚植數字平臺作為促進集群整體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核心的產業集群中,搭建創客定制數字平臺,可優化科技服務資源分配,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有利于推動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在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為核心的產業集群中,探索新型服務組織模式,搭建眾包服務數字平臺,在激發萬眾創新的同時可發展新的數字業態,還可通過搭建專業化數字眾創空間,快速獲得優質的投資項目,減少項目搜尋成本并加強風控,有利于推動創投雙方提升效率。此外,對于兼具多業態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數字化平臺經濟更是數實融合實現產業能級高級化的粘合劑和推動器。
緊扣數字平臺厚植發展數字化轉型產業集群方面,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可以重點從以下方面突破。
一是依托既有產業優勢發展一批線上服務平臺。著力在數字文創、檢驗檢測、研發設計、信息服務等領域,打造一批信息咨詢服務平臺、線上交易平臺,加快發展在互聯網環境下可提供異地實時數據服務的專業化平臺,推動產業集群自身數字化轉型。
二是引進或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重點產業鏈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吸引裝備制造、新材料、半導體制造、智能網聯汽車等垂直細分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落戶,鼓勵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互聯網平臺加速融合,豐富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場景,服務產業集群內外制造業發展。
三是營造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打通全產業鏈,推動工業互聯網從研產供銷服各環節單點應用向全環節全流程綜合集成應用和多領域系統創新延伸,構建起產學研用協同發展的多層次工業互聯網生態,實現數實融合共同促進產業集群能級提升的格局。
聚焦創新鏈環培育發展迭代化升級產業集群
創新鏈作為原始驅動力,鑲嵌于產業鏈各個環節中,是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價值增值實現循環的基礎。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聚鏈成群使產業集群圍繞技術創新激化產業升級迭代,其基本思路是從供給端出發,發掘技術發明等高質量科技成果向產業場景應用,突出產業化是科技創新的落腳點,尋找成果高效轉化機制,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培育創新鏈環推動產業集群企業協同創新,提升產業集群企業創新能力,形成產業集群整體能級躍升,主要有以下兩種途徑。
一是建設產業技術研究機構,強化產業公共技術供給、加速研究成果產業化、開展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將其作為不斷擴大創新主體合作范圍進一步形成產業集群協同創新的重要抓手。同時,建立健全績效分級分類評價機制,引入合理競爭機制,更切實地考核產業技術研究機構的創新工作和技術轉化效果。
二是建設孵化器,作為促進創新生態系統良性發展、推動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借助孵化器及其所形成孵化網絡的平臺效應,在孵企業可以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及同行企業的競爭與合作,并與政府部門、投融資機構、大學與科研院所、中介服務機構等主體建立長期且穩定的資金、技術和商業聯系,從而廣泛獲取所需的技術、知識、信息、經驗、資金、共享設施等各種匹配性創新資源,增強創新能力,加速產業迭代化升級和催生新產業。
聚焦創新鏈環培育發展迭代化升級產業集群方面,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可以重點從以下方面突破。
一是建設原始創新策源能力體系。發揮地理毗鄰的“重慶大學城”綜合創新“主引擎”作用,圍繞四大主要產業的集成電路、智能終端、體外診斷、新型儲能、檢驗檢測、數字文創等六大先導性領域,加快建設諸如大學科學中心、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科學研究平臺,推動大學城高校研發功能向科學城集聚,進一步爭取市內外一流高校的科研機構和科研平臺在重慶科學城布局。
二是建設“基礎研究+技術攻關+開發應用+成果產業化”貫通體系。強化產業技術研究機構的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作用,推動與基礎科學原始創新平臺、科技企業聯合開展基礎軟件、硅基光電子、汽車芯片等先導領域核心技術產品和卡脖子技術攻關,通過協同創新拉動科技企業領銜創新,培育科技領軍企業,壯大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三是建設高效順暢的“研發+轉化+投資”體系。聯動上下游科技企業和供給側投資機構,夯實科學谷等企業孵化器功能,同時以科學城為核心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探索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合作模式,完善科技成果梯度轉移的利益分享機制,鼓勵發達地區科技創新成果在科學城孵化轉化,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培育形成新產業,促進集群產業迭代升級。
著眼資本市場賦能發展價值化引領產業集群
廣義的資本市場可以劃分為股權市場和債權市場,狹義的資本市場可理解為股權市場。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風險緩釋、政策傳導、預期管理等方面有獨特而重要的功能,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資本市場可以通過價格機制引導資本要素向創造高價值的科技領域流入,推動優質的土地、勞動力、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向核心技術環節、關鍵領域協同集聚,高端要素集聚進一步為企業創新能力提高和產業集群創新能級提升提供動力。資本市場可以通過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牽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為不同生命周期科技創新企業增強直接融資能力,同時也通過股權溢價交易從而提升企業資本市場價值化水平并反哺創投投資人。資本市場的有效賦能將激發企業通過上市融資擴大規模做大做強,引領產業集群關聯企業不斷增強競爭力,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價值。
著眼資本市場賦能發展價值化引領產業集群方面,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可以重點從以下方面突破。
一是做好企業先期改制上市的培育。設立創業引導基金和上市引導基金,對由于科創產出的不確定性和社會資本的風險規避性引致的社會資本自發投入科技創新有效激勵不足形成的風險缺口進行對沖,撬動社會資本先期參與企業改制上市培育,提升企業市場價值。
二是推行對企業各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的獎補。創新開展分階段獎補措施,對“小升規、規改股”及納入上市輔導備案、提交上市申請、審核通過的各個節點進行獎補。對在境內外交易所IPO首發上市的企業,按照募集資金的比例進行獎補。通過直接獎補、高管獎勵、立項獎助等方式支持企業加快上市工作推進,充實企業交易價值。
三是強化對企業市值管理的統籌引導。推動企業運用合規科學的手段,加強企業價值創造和價值經營能力達到企業價值實現最優化,提升市場估值水平。幫助企業突出主業完善治理并整合優化好自身資源,利用國家國有企業“混改”政策,推動產業集群整合產業鏈、價值鏈各類所有制企業高端優質資產以產業整合、并購重組、分拆上市等健全現代治理改善資源配置方式增強優質企業價值創造,做優企業集群整體價值。幫助企業組織開展好客觀公允的投資者溝通和財經友好公關,為優質企業路演搭臺展現發展實力和成長空間,為企業贏得投資者長期認同價值,同時運用股指期貨等投資工具和再融資等資本運作項目進行風險管理,發揮價值經營在市值管理中的杠桿作用獲取資本溢價,促進企業市值不斷提升,凸顯企業集群價值化成就。
(作者均系重慶工商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