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村的鉛筆廠生產線。 王妮娜 攝
(資料圖片)
中新網哈爾濱10月25日電 題:小鉛筆大產業 中國“鉛筆之鄉”元寶村國際化之路
中新網記者王妮娜
機械轟鳴、生產線流水化作業,在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村的金雪蓮筆業車間里,工人們正在生產即將出口印度、土耳其的鉛筆訂單。
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村,這個中國最北省份的小村落,靠生產小小的鉛筆,20多年前就將買賣做到了國外,鉛筆遠銷美國、日本、瑞士等國家,這里被稱為“中國鉛筆之鄉”,年出口額達400多萬元。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們當地林木多,我們就給上海中鉛一廠生產制作鉛筆的板,后來發現生產板的‘邊角料’可以做鉛筆,就開始生產鉛筆。”今年81歲的張寶金說起鉛筆廠的創立,他是元寶村黨總支部終身名譽書記,是鉛筆廠的創立者。
金雪蓮筆業車間前身就是張寶金與幾個村民為上海中鉛一廠代工鉛筆板的小工廠。
“把廢料變成鉛筆,增收了10%的利潤,就找到竅門了。”張寶金說。
1994年,元寶村建成鉛筆生產項目,鉛筆在大連進行精加工后出口國外。1998年4月,村里提出了“邁出國門辦工廠”的思路。2000年前后,張寶金書記先后7次到俄羅斯考察,購買了俄羅斯一處山林的采伐權和廠房設備,在當地建工廠,生產鉛筆、鉛筆板等產品,暢銷中國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并遠銷美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國家。
工人在車間內裝鉛筆。 王妮娜 攝
目前,元寶村年加工鉛筆23億支,鉛筆板3000萬羅,分別占中國總產量的20%和60%,從業人員3500多人,成為中國鉛筆板重要的集散地。
“我們每個月都出口訂單,今年前10個月的出口額在300多萬元。”金雪蓮筆業的負責人王和平說。2017年,元寶村與安徽的金雪蓮筆業進行企業聯營,創立哈爾濱金雪蓮筆業有限公司,工廠認真調研國際市場需求,為了讓產品在國際市場更有競爭力,每個月產品都在外觀、生產技術、生產工藝上下功夫,不斷創新改進。
“國際市場的需求不同,像歐洲國家注重‘環保’,更注重‘原生態’,我們的鉛筆用重金屬含量低的水性漆,屬于高端鉛筆,而像東南亞國家,更注重性價比。”王和平說。
目前,鉛筆廠車間有三條現代化的生產線,日生產量70萬支鉛筆,出口土耳其、阿富汗、波蘭等國家,這直接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農閑時我就在廠里工作,一人管理3臺機器,一個月能賺4000多元。”元寶村村民顧桂琴說,她今年52歲,不出村一年就能收入近5萬元。
截至2021年末,鉛筆廠已投資2300萬元,年總產值達到3000余萬元,年實現利潤150萬元。
“鉛筆廠二期還將投資580萬元,建設切板生產線、機器設備和廠房,二期預計2023年投產,生產工藝將在國際上更有競爭力。”黑龍江省元寶村黨總支部書記邱樹麗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