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日前,在2022深圳網絡文明大會現場,《深圳市網絡文明素養指標體系及評估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深圳網民人均每日上網5.86小時,比全國網民每日上網平均值長1.8小時;在網絡App使用上,明顯高于全國網民使用率的是網上外賣、互聯網理財和在線辦公,奮斗氣質早已融入深圳網民基因……這意味著,深圳在全國率先創建了網絡文明素養指標體系,深圳網民有了“具體模樣”。
今年3月,深圳市委網信辦聯合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成立課題組,歷時半年最終形成了《深圳市網絡文明素養指標體系及評估報告》。報告通過對11500名14周歲以上深圳市網民的線上與線下問卷調查,以及對5萬余名深圳微博用戶的大數據內容分析,從“網絡思想素養”“網絡道德素養”“網絡文化素養”“網絡規范行為素養”“網絡自律及監督素養”“網絡公共參與素養”等六個方面,呈現了深圳互聯網發展狀況和網民網絡文明素養狀態。
該報告認為,愛國守法、把握網絡思想底線已成為深圳網民的共識。從網絡道德素養上看,深圳網民能夠在網絡上恪守誠信、正義、互助原則。此外,在網民文化素養、網民行為規范素養、網民公共素養三個方面,深圳網民還表現出主動學習、理性表達、尊重網絡多元群體、積極參與網絡公共生活等特點。
據了解,近年來,深圳加強網絡空間道德建設。一方面,讓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跡為網絡空間帶來正能量,如開展全國道德模范張瑩瑩等典型人物網上宣傳;另一方面,發現、選樹網民模范人物,讓“網紅”“大V”成為弘揚網絡文明風尚的生力軍。會上,有關領導為曾葉等10名“2022年深圳好網民”稱號獲得者頒獎,并為劉淼等5位“‘圳青年’網絡文明傳播使者”頒發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