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劉艷杰
國慶期間,一批價值15.4萬美元的鍍鋅卷以易貨貿易方式完成出口報關,從青島港啟航前往肯尼亞蒙巴薩港;幾千公里之外,一批貨值15.39萬美元的桉木單板進口也準備完畢,同步從肯尼亞報關出口運往中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悉,這是青島自貿片區首單跨境易貨貿易,也是該區進行首創性、集成性和差異化探索,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制度創新成果之一。
作為山東自貿試驗區面積最大、試點任務最集中的片區,青島自貿片區設立以來,積極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3年多來共形成226項改革創新成果,其中79項為全國首創。
“我們對進口生物樣本的需求很大,每年約有170批次的生物樣本需要從國外進口,以前每進口一批都需要到海關辦理一次檢疫許可證,運行負擔較重。”山東華大總經理、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常務院長劉俊年告訴記者,青島自貿片區了解到他們的實際困難后,結合生物樣本的進口特點,探索推出了“清單式”檢疫審批新模式。即根據企業年度進口需求計劃,允許企業對一類商品一次性辦理審批,年內分批次進口、分批核銷,實現“一次辦理、全年許可”,報關后就可以提離口岸送往實驗室。
由于打通了生物樣本進口的快速通道,華大得以更加便捷地參與全球海洋生物基因測序,目前已累計完成800余個水生物種的測序和分析工作,為搶占全球海洋生物基因測序能力制高點,加強海洋生物種質和基因資源研究及產業應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不久前,轄區內一家智造公司就如何將研發成果轉化為智慧資產的法律訴求反饋給青島自貿片區管委,很快,片區“法律會客廳”的工作人員主動對接該公司,上門幫其解決法律難題。
“我們的‘法律會客廳’以檢察院、法院、司法局等政府業務主管部門為依托,同時引入公證處、律師事務所、研究機構、行業協會以及片區公職律師團隊,將法律咨詢、糾紛解決、商事服務等功能高度集成。”青島自貿片區“法律會客廳”負責人王龍新介紹,線上,他們設立了“法律會客廳”服務板塊,提供360度法律服務;線下,他們設立了法律服務共享專窗、共享辦公區等,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多元化商事法律服務。
截至目前,已有11家涉法機構、18家金融機構入駐青島自貿片區“法律會客廳”,為100多家外貿企業提供法律金融服務,及時解決企業經營中的難點、痛點、堵點,有效提升了片區法治化營商環境活力。
首創進口原油“先放后檢”監管模式;首創進口大宗商品智慧鑒定監管;率先建立“區關稅”三位一體信用合作機制……作為深化改革“試驗田”和擴大開放“新高地”,青島自貿片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深入實施國家賦予的106項試點任務,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創新成果,不斷提升貿易、投資、金融、科技等自由便利化水平,持續釋放自貿制度紅利,外貿進出口、實際利用外資兩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兩年翻一番,年均增速約39%、59%。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26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