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天天熱議:月亮:地球人,我可比你們想的“長壽”得多!

      時間:2022-11-23 15:51:28       來源:蝌蚪五線譜

      在古代人的想象里

      嫦娥飛天、身赴廣寒

      在桂樹和玉兔的陪伴下長守月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今

      嫦娥五號直接把月球的一部分搬回了地球

      作為科學世界的“嫦娥”

      她不斷突破著人類認知的邊界

      圖源:央視網——顯微鏡下的月球土壤顆粒

      最近,嫦娥五號

      揭開了關于月球火山運動的一大謎團

      月球火山活動為什么持續如此之久?

      它是怎么做到的?

      圖源:月球不同時期巖漿及熱演化示意圖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月球形成于約45億年前,質量只有地球的約1%,和我們人一樣,星球也是越“胖”保溫效果越好,地球保溫性能就很棒,以至今天仍能夠在地表實際體驗到它奔騰不息的地質活力。

      對于月球如此小的天體來講,理論上它應該很早就“熄火”了——也就是停止火山活動,成為“死亡”星球。

      圖源:版權圖庫

      今天的月球是什么時候徹底沉寂的呢?先前科學界普遍認為是30億年前。然而嫦娥五號的研究,讓月球地質運動的活躍歷史足足延后了大約10億年。

      圖源:NASA——月面上的嫦娥五號著陸器

      月球玄武巖是月幔(相當于地球的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巖漿經火山噴發至月球表面冷卻結晶形成的巖石,我們抬頭賞月,那些暗色的部分就是玄武巖。

      國際學者對持續冷卻的月幔發生部分熔融曾提出兩種假說:一是放射性元素生熱導致月幔升溫;另一假說是如果水含量高,會降低月幔熔點。

      然而中國科學家對嫦娥五號玄武巖的研究揭示月幔源區并不富含放射性生熱元素,且非?!案伞?,排除了以上兩種假說。

      因此,月球火山活動為什么持續如此之久,成為新一輪月球研究中的未解之謎。

      圖源:嫦娥在月球取土壤

      利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科學家們成功恢復了嫦娥五號玄武巖的初始巖漿成分。

      研究發現,與阿波羅樣品相比,年輕的嫦娥五號玄武巖的初始巖漿含有更多的鈣和鈦,這表明嫦娥五號玄武巖的月幔源區有更多的富鈣富鈦物質的加入。

      這部分物質恰恰是月球巖漿洋晚期結晶的產物,且具有易熔的特性,它的加入會顯著降低月幔的熔點,誘發月幔部分熔融形成年輕的月球玄武巖。

      圖源:科工力量

      這表明,盡管月球內部在持續緩慢冷卻,月球巖漿洋晚期結晶的易熔組分不斷加入到深部月幔,不僅為月?!把a鈣補鈦”,還降低了月幔的熔點,從而克服了緩慢冷卻的月球內部環境,引發長期持續的月球火山作用,不斷延長著月球的“壽命”。

      END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報、央視網、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整理:董小嫻

      標簽: 冷卻結晶 地球物理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