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與合合信息全資子公司上海生騰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生騰數據”)聯合發布了《中國商務信用發展指數報告(2022)》(簡稱《報告》)。為準確反映中國商務信用發展狀況,《報告》首次建立了中國商務信用發展指數。
(資料圖)
《報告》客觀反映了近年來中國商務信用發展所取得的成績,以及不同區域、不同省份商務信用發展的特點和差異,并對中國商務信用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據悉,生騰數據是合合信息核心產品之一“啟信寶”的運營主體。這是繼《中國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報告(2022)》之后,雙方聯合發布的第二份指數報告。
商務信用發展水平區域差異較大,廣東、江蘇、上海位居前列
中國商務信用發展指數聚焦于國內貿易、對外貿易、外商投資、對外投資和電子商務等5個領域,對應形成5個分領域指數,每個分領域指數由市場主體活力、投融資用信、誠信合規3大分類指數構成,其中:
中國商務誠信合規分類指數具體指標包含抽查發現問題市場主體占比、每萬家市場主體經營風險項目數、每萬家市場主體司法失信項目數。該分類指數指標得分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不低于16個,總體分布集中度較低。這也表明,各省市之間合規指數得分差異較大。
中國商務信用發展指數數據集中度較高的是市場主體活力、投融資用信指數。其指標包含市場主體存續量、企業注冊資本、市場主體新增消亡比、企業出質抵押事件數、企業投資次數、企業融資次數。指數指標得分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不超過13個,有較大改進空間。
總體來看,2021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的商務信用發展指數總指數數據差異較大,高于均值的有10個,占32.26%。總指數排名前十位是廣東、江蘇、上海、山東、浙江、北京、四川、海南、福建、安徽。
區域信用發展總指數:東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位列前三
從區域總指數來看,東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位列前三,商務信用發展水平較高。長江中游、東北地區位居第四、第五,商務信用發展水平居中。黃河中游、西南地區、大西北地區總指數排名后三位,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分指數與總指數的排名并不完全一致。國內貿易信用發展分指數排名前三位的是南部沿海、東部沿海、長江中游。對外貿易信用發展分指數、對外投資信用發展分指數、外商投資信用發展分指數排名前三位的是東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電子商務信用發展分指數排名前三位的是東部沿海、南部沿海、長江中游。
值得一提的是,誠信合規分類指數排名主要分布于內陸地區,代表省市自治區有甘肅、西藏、青海、內蒙古等。
此外,《報告》對中國商務信用的發展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針對各省市間商務信用發展水平區域差異較大的問題,應加快創新發展步伐,積極促進各區域招商引資、信用經濟,增進中國商務信用向市場主體活力、投融資用信更深層次發展,質量效益更上一層,并注重加快整合促進中小微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尤其關注其生存環境。
基于區域發展呈梯度分布現狀,《報告》提出,要在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浪潮中捕捉機會,推進信用信息深度開發利用,例如積極使用全國商務分領域信用信息相關平臺或與平臺對接,推動國家、省、市、區/縣、鎮/鄉、街道/村莊六級網絡條塊聯動;加強線上線下O2O的融合,擴大征信評信用信范疇,促進跨區域模式發展等,以此推動數字創新應用,協調區域聯動關系等。(柯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