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企業文化是新藥創新的催化劑——管窺首藥控股的“創新密碼”

      時間:2023-02-07 16:09:50       來源:光明網

      2月6日,首藥控股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于2月2日、3日接受西南證券、光大證券、華西證券、易方達基金、人壽養老、華夏基金、平安基金、長城基金、中加基金、中信建投基金、建信養老、新華基金多家機構調研,從調研內容中,我們得以管窺這家小分子創新藥企業的“創新密碼”。


      (資料圖)

      創始人與企業文化

      問:公司創始人李文軍先生并非醫藥專業背景出身,而整個公司的創新能力建立的特別好,請教李董的經驗分享?

      答:李文軍董事長曾說過,志向、興趣和經歷決定一個人所從事的事業能走多遠。2010年,他創辦了賽林泰醫藥(首藥控股全資子公司、早期研發平臺),正式進軍創新藥行業。早期,公司憑借自身技術輸出而非依賴外部融資,成功實現了“團隊鑄造”和“公司生存”兩大目的,而他作為“后勤部長”,積極解決科學家子女入學、戶口調京、人才公寓等基本需求,同時,打造重視科學家的企業文化。他并非醫藥專業出身,但與眾多優秀一線研發人員并肩工作,時間久了,也會被熏陶的優秀了,也“懂藥”了。經過全體員工的努力,公司鍛造了簡單實干、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情、員工對公司信任的企業文化,成就了如今腫瘤靶點布局全、有前瞻性,多款1類新藥具備國際創新、國內領先優勢的首藥控股。

      此外,李文軍董事長多年的商業戰略管理與市場營銷經驗、強大的資源整合與協調能力,相信也會是公司未來商業化過程中的一大亮點。

      問:公司高研發效率如何實現和保障?

      答:一方面,公司利用自有核心技術,通過以交替穿插、多線并行的研發模式替代傳統單線循環的研究路徑,可以有效提高化合物篩選效率和項目的成功率,從而降低整個項目的研發成本,且公司產業鏈完整,對外部服務的依賴性低,整體成本控制能力卓越。

      另一方面,公司締造了簡單高效、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容錯與信任的文化。管理團隊、核心研發團隊均多年保持穩定,研發團隊經驗豐富,配合默契。公司為研發人員創造寬松的研發環境,建立由核心研發團隊組成的科學委員會,賦予核心研發團隊充分的決策權,發揮研發人員的主人翁精神;公司創造以人為本、有溫度、有關懷的研發氛圍,通過廣泛的員工持股計劃保障現有研發團隊的穩定并持續引進優秀人才,同時廣泛爭取各項人才福利政策和科技榮譽,積極解決科學家們的后顧之憂。

      公司團隊建設與研發策略

      問:公司臨床前研發團隊情況?

      答:我們臨床前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了100人,目前建成了含有靶點生物學驗證平臺、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平臺、先導化合物快速優化及合成平臺、綜合藥物篩選平臺等核心技術平臺在內的全鏈條的新藥研發產業鏈,基本涵蓋新藥研發臨床前研究的所有關鍵模塊。過往與正大天晴、石藥集團合作研發的幾十個研發項目,也是公司早研能力和效率的認可和證明。未來還會進一步臨床前研發團隊的實力,并與臨床醫學研究團隊、營銷團隊共同做好協作,提高公司整體研發和產業化效率。

      問:公司臨床醫學團隊的建設情況?

      答:公司臨床醫學團隊從2016年開始組建,目前已經建成了包括運營、醫學、數據統計、注冊稽查、影像學、藥物警戒等核心板塊在內的相對完整的臨床研究隊伍。隨著公司臨床醫學團隊規模的不斷擴大,目前臨床項目對外部CRO公司的依賴性逐漸降低。后續公司還會進一步增加招聘力度,持續擴建、強化臨床研究團隊,并積極擴展外部的臨床合作資源,加快臨床入組速度并進一步提高臨床試驗質量。

      問:公司在立項時的靶點選擇策略?

      答:公司在靶點選擇上立足于真正有迫切臨床需求的領域,同時要有差異化的臨床競爭優勢。成熟靶點與高創新性靶點并重,兼顧科學性與商業化競爭力、研發創新度與研發成功率。我們對傳統的激酶靶點、表觀遺傳學調控靶點等,以及廣譜抗癌靶點、合成致死靶點等都有不少布局;此外,一些新興的領域如PROTAC、E3水解酶等也有項目在推進。我們也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對創新性項目的投入力度持續增加。

      問:公司合作研發和自主研發的策略選擇?哪些會選擇對外合作?什么樣的產品會選擇自主研發?

      答:2016年以前,為實現自身“造血”,更為鍛造團隊、提升新藥研發經驗,公司先后與正大天晴、石藥中奇合作開展20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項目。公司負責前期PCC的發現等,合作方負責臨床研究和商業化開發,雙方共同享有知識產權,公司獲得里程碑收款和后續商業化權益。2017年以后,公司主要全力推進自主研發項目,將首藥控股打造成為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綜合制藥企業。

      目前我們有6個處于臨床階段的產品是完全自主推進,其中一個品種已經完成注冊性臨床試驗,即將申報NDA,有三個品種在II期臨床研究,有兩個品種在I期臨床研究,另外,臨床前管線每年也會有新的項目推進至臨床階段;我們對合作研發也持有非常開放的態度,license-in、license-out都會考慮,特別是能夠實現強強聯合優勢的品種或者是一些開發海外市場權益的品種。

      公司管線情況

      問:公司二代ALK抑制劑的競爭優勢和進展?

      答:從已有的臨床研究結果來看,SY-707在晚期ALK+ NSCLC治療中體現出具有顯著競爭力的療效水平。相比同類藥物,SY-707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表現優異,同類藥物的眼部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皮膚及皮下組織疾病、代謝及營養疾病、心臟疾病等相關不良反應,SY-707的發生率更低。

      SY-707兩個注冊性的臨床試驗(針對克唑替尼耐藥的ALK+NSCLC患者二線用藥的Ⅱ期臨床試驗,以及針對初治ALK+NSCLC患者一線用藥的Ⅲ期臨床研究)分別于2022年8月及2021年12月完成入組,目前正在臨床數據整理和統計過程中。后續我們會與CDE保持持續溝通,具體進展公司會按照規定積極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問:三代ALK抑制劑SY-3505的基本情況和注冊路徑?

      答:目前全球僅有一款三代抑制劑(勞拉替尼)獲批上市,SY-3505是國內首個進入臨床,也是研發進度最快的國產三代ALK抑制劑,目前處在Ⅱ期試驗階段,受試者正在快速入組。

      SY-3505的療效、安全性和耐受性表現同樣優異,早期臨床Ⅰ期數據我們已經在2022年ELCC會議上以壁報形式進行了展示,在劑量爬坡試驗過程中僅在最高劑量組中發生了1例3級腹瀉,其余均為1-2級,表現出了優異的安全性。在28例至少使用過一種ALK抑制劑(包括使用過2種及2種以上ALK抑制劑)的患者中有18例(64.3%)出現了腫瘤縮小,并在二代ALK抑制劑耐藥患者中觀察到明顯的抗腫瘤療效,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三代ALK抑制劑藥物。

      注冊路徑方面,我們會積極推進與CDE溝通,爭取盡快取得附條件上市資質,開展注冊性臨床試驗,達到預期結果后快速申請批準上市。

      問:能否介紹公司高選擇性RET抑制劑SY-5007的后續進展規劃?

      答:公司近期收到了CDE同意SY-5007未來采用Ⅱ期單臂臨床試驗申請附條件批準上市的反饋意見。這是SY-5007臨床研究的關鍵進展,有了這個資質,后續關鍵臨床研究和上市注冊路徑都會比較清晰。我們會加大資源投入力度,積極推進全國多個臨床研究中心的經過標準治療后的RET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入組工作。如果結果符合預期,我們也會加快推進SY-5007的NDA上市申請,力爭成為首個獲批上市的完全國產的高選擇性RET抑制劑。

      此外,已有Ⅰ期數據顯示,SY-5007在RET陽性甲狀腺癌患者中同樣體現出良好的臨床活性與耐受性,公司后續也將在積累一定的數據后,與CDE溝通申請開展針對前述相關適應癥的附條件批準上市資格,開展關鍵性臨床試驗。

      問:公司BTK、FGFR4、WEE1等管線情況?

      答:BTK抑制劑賽道,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高選擇性、不可逆BTK激酶抑制劑SY-1530,目前處于臨床Ⅱ期研究,牽頭研究者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石遠凱教授。已有數據顯示,SY-1530具備優良的安全性以及對多種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顯著臨床治療效果,與公司其它管線也有很強的聯用價值,公司會積極探索多種聯合用藥的潛力。此外,新靶點、新適應癥(如DLBCL)的探索也正在推進。

      公司FGFR4抑制劑 SY-4798在2021年4月進入Ⅰ期臨床,目前正處于劑量擴展階段,主PI為上海市東方醫院李進教授。目前,全球尚無選擇性FGFR4抑制劑上市。已有的臨床數據顯示,SY-4798的耐受性很好,單藥在患者體內也體現了一些療效。未來,公司會積極探索多種聯合用藥的潛力。

      WEE1靶點是公司臨床管線布局中相對較新,但市場競爭格局極佳的靶點之一,具有廣譜抗癌潛力。目前WEE1靶點雖然尚未有藥物上市,但已有的眾多臨床數據顯示,該靶點是極具臨床價值和潛力的靶點之一,公司具有SY-4835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全球權益,目前處于臨床Ⅰ期;后續也會積極探索多種聯合用藥和適應證的研究,采取不同的注冊路徑。(耀文)

      標簽: 首藥控股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