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全球微動態丨如何真正做有價值的科研?聽“茶葉院士”陳宗懋的答案

      時間:2023-05-09 10:55:13       來源:光明網-科普中國

      “雪沫乳花浮午盞,


      【資料圖】

      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p>

      飲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現代種植業的發展,

      飲茶的文化得到了更多元的表達。

      但是,得益于技術的茶產業

      同樣面臨著“雙刃劍”的風險。

      如何科學防治病蟲害?

      如何減少藥物殘留?

      與茶六十載,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

      和這些難題打了一輩子交道。

      上世紀60年代開始,

      陳宗懋就致力于研究茶葉種植,

      從科學防護病蟲害、

      到解決農藥殘留問題,

      他在田間地頭數十年如一日地鉆研,

      為茶葉帶來的這份詩意保駕護航。

      他說,

      搞研究的人必須緊跟時代的需求,

      否則一切都是“不好使”。

      “我們發現茶葉里或多或少都有農藥,

      主要分兩大類,

      一類是脂溶性農藥,

      就是不太溶解于水的農藥;

      一類是水溶性農藥,

      它溶解于水。”

      在經過幾萬個樣品的測試之后,

      陳宗懋提出了一個建議:

      茶葉要禁止使用水溶性農藥。

      這項成果在2019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

      除了傳統的農藥治理,

      陳宗懋還帶領團隊

      開展生物防治、綠色防控。

      簡單來講,

      就是搞清楚茶樹、害蟲、天敵之間的關系,

      以少用化學農藥減少殘留,

      減少防治成本。

      如今,

      已屆耄耋之年的他依然“閑”不下來。

      “不要讓我在辦公室里搞農業,

      那是搞不好的。

      我要到田間去,

      要到茶園里去看,

      要到農村里去看,

      那里有什么問題,

      我解決什么問題,

      這樣的話我覺得學的東西才有價值?!?/p>

      在他看來,

      茶文化的未來將由年輕人創造,

      茶飲、茶點心、茶葉食品,

      茶在飲食中的載體越來越多元、個性,

      流水線、自動化、植物揮發物……

      新的技術正不斷地涌現,

      科研人員們唯有潛心鉆研,

      不斷創新,

      才能讓茶產業得到越來越好的發展。

      出品人

      楊 谷

      總監制

      宋樂永

      總策劃

      戰 釗 宋雅娟

      記 者

      宋雅娟 肖春芳

      文案整理

      張柳艷(實習)

      制 作

      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聯合出品

      中國科協科普部

      光明網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