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隨春去,余香伴夏來。回望繁花似錦、春意盎然的4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到訪中國,中國品牌閃耀國際舞臺。
(資料圖)
翻開馬克龍訪華的隨行企業高管名單,法國電力公司、空客、阿爾斯通、威立雅等一批法國大型企業均在其列。此訪期間,中法兩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了農業食品、科技、航空、民用核能、可持續發展、文化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再次展現出中法在深化互利合作方面的充沛活力和廣闊空間。中法經貿合作不僅助推兩國經濟發展、增進民生福祉,而且為世界經濟復蘇強信心、穩預期。
4月6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在北京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協議包括建造2型16艘大型集裝箱船,金額達210多億元,創下了中國造船業一次性簽約集裝箱船最大金額的新紀錄。此次訂單包括12艘15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和4艘23000TEU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這也是中國船舶集團首次批量承接甲醇燃料動力箱船訂單。
官網信息顯示,中國船舶集團是2019年10月14日由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聯合重組成立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有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104家,資產總額達8900億元,員工22萬人,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研發能力,能夠設計建造符合全球船級社規范、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的船舶海工裝備,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
目前,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共計有11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中國船舶、中船應急、中船漢光、中船科技、中船防務、久之洋、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國海防、中國船舶租賃(港股)、昆船智能。對于上述A股公司來說,中國船舶集團拿下合作大單無疑是一個大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證券近日發布的研報顯示,船舶大周期已然到來,行業龍頭有望率先復蘇。該研報表示,中國船舶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的軍民品上市旗艦,擁有全行業最為頭部的先進造船資產。中國船舶起源于滬東重機,在2007年通過定增收購了諸多船舶資產,改名中國船舶。公司也是中船集團旗下的兩大軍民品上市平臺之一,與中國重工并稱“南北船”。作為集團型控股公司,該公司旗下的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是國內TOP5的造船廠。南北船合并的背景下,集團內部的業務協同逐漸取代同業競爭,對頭部船廠和上市主體更為有利。
另據中國航材方面消息稱,4月6日,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與空客公司在北京簽署了160架空客飛機的批量采購協議,其中包括150架A320系列飛機、10架A350飛機,總價值約200億美元。
今年以來,我國航空運輸市場加快恢復,未來還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發展潛力巨大。為適應航空運輸市場形勢,中方有關航空公司統籌考慮運力增長、機隊結構、機型需求等批量采購一批空客飛機。
空中客車公司預測,未來20年,中國航空運輸量年均增長率將達到5.3%,顯著高于3.6%的世界平均水平。到2041年,中國的客機及貨機需求數量預計將達到8420架,超過全球需求總量(約39500架)的20%以上。
據外媒報道,此次法國商業代表團在訪華行程中簽署了20多項商業交易。
時尚、秀場、美妝、航空,僅是法國企業走入中國的一抹身影。數十年來,在華法國企業業務已涵蓋電力、汽車、通信、化工、醫藥等諸多領域。法國銀行、保險、證券等多家金融機構在華設立分支機構。相向而行的是,近年來,中國品牌在法布局也逐漸深入。例如,中國家電品牌中,海信在法國布局相對全面、深入。2022年,海信電視在法國銷量同比增幅超26%,海信洗碗機在法國銷量同比增幅超127%。市占率表現方面,2022年,海信電視、海信冰箱在法國銷售量占有率排名第五,其中,海信冰箱是在法國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中國品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表示,中法在經貿領域的合作有傳統的“老三樣”基礎,即航空航天、高鐵以及核能。在這些領域,中法仍有合作機會可以挖掘,同時在綠色轉型等新領域也存在合作增長點。
(本報記者郭丁源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