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37名小學生設計“火星車”亮相中科院公眾科學日_當前速看

      時間:2023-05-16 09:55:35       來源:光明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13日至14日,中國科學院2023年公眾科學日在全國百余個院屬單位舉行了活動主題為“遇見科學、預見未來”科學盛宴,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走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展廳中,航天專題科普活動吸引了大批觀眾的目光。觀眾不僅能看到酷炫的火箭模型和天宮課堂同款互動實驗,還能“坐著”太空電梯上月球,與親朋好友一起拍照留念。

      “相比去年的云端方式,今年的公眾科學日從頭到尾線下參觀與體驗下來,感覺自己收獲了很多科學知識,更有趣地了解到航天、科技等方面的內容。”在北京從事程序員的吳先生顯得格外興奮,作為資深“科技迷”,他平時總愛關注各種科技和觀看科學方面的內容,公眾科學日是他每年一定不會錯過的主題活動。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近年來,社會公眾對科學傳播產品和服務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各地也正想方設法地把科普融入到更多領域。

      中科院國家重點實驗室、植物園、天文臺站、博物館、野外臺站、大科學裝置等,中科院公眾科學日的傳播內容和形式也在日漸豐富,在這個過程中,也有更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進來。今年中科院公眾科學日展覽的“重頭戲”之一就是社會公眾的創作作品。

      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也有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到公眾科學日活動中,這種參與并不僅僅是線下的互動與體驗,更是多年公眾科學科普后帶來的社會公眾共同創作的結果,不僅僅有《流浪地球2》創作者科普、哈工大紫丁香團隊的大學生造出的衛星,還有小學生一起設計拼裝的火星車……

      在展區里最為“火爆”之一的要數火星車。只見一位95后青年手里拿著酷似電腦外觀的遙控器,在B站主展區向社會公眾展示了他與37名小學生共同設計的火星車。向前往后、鉆頭持續旋轉,突然,火星車放下尾門,行駛出一輛小車,這位青年將手放在小車附近,小車還能調整方向。

      原來,這位95后青年是一位名為凹凸賽克的B站創作者,除開設計和拼裝火星車,他還曾用積木拼裝過“中國空間站”和《三體》中的飛船“自然選擇號”。凹凸賽克表示,“科學普及的成效越來越好,這輛火星車也是小學生們在航天知識科普知識長期學習中,想象出的作品”據凹凸賽克介紹,在公眾科學日展出的這輛火星車是他和聯想公益項目青梅計劃鄉村學校的37名學生一起設計的,而之所以會設計還是緣起于青梅計劃志愿者給四川涼山一所鄉村學生的航天科普活動。

      “公眾科學日”作為中國科學院舉辦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動,正通過不斷地創新科學內容傳播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成為社會大眾了解科技進展的重要渠道。與此同時,更多社會大眾在科學普及的環境下,也正通過自己的創新形式參與到科普活動中。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