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向著大洋深處進軍

      時間:2023-05-30 09:02:51       來源: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線講述】

      1985年,我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被分配到長沙礦山研究院工作。那時我國海洋勘探開發(fā)剛剛起步,長沙礦山研究院著手組建海洋采礦研究室。帶著對海洋的無限向往,我第一個報了名。1992年,我受邀去日本開展海洋技術(shù)合作研究。趁著這個機會,我如饑似渴地學(xué)習(xí)鉆研。一年后,我交出的成果讓日方非常吃驚,他們開出比國內(nèi)高近百倍的工資挽留我。我沒有動心,毅然回國。

      1998年,我第一次登上遠洋科考船,整整一周的海上顛簸,讓我吐得昏天黑地。但比暈船還難受的是,我發(fā)現(xiàn)船上幾乎所有的鉆探裝備都不是國產(chǎn)的。更讓人痛心的是,從國外高價租來的深海鉆機,在海上干了幾個月,一個樣品也沒取到。受此觸動,我發(fā)誓:一定要造出中國人自己的深海鉆機。

      一切從零起步。我?guī)ьI(lǐng)團隊開始一項項技術(shù)攻關(guān),并自學(xué)了許多以前從未涉足的學(xué)科。經(jīng)過4年不懈努力,2003年,我主持研發(fā)的我國首臺深海淺層巖芯取樣鉆機問世,中國人終于用自己的深海鉆機,在太平洋洋底打出了第一個孔。

      此后,針對我國海底多金屬硫化物勘探、海底工程地質(zhì)勘察、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保壓取芯鉆探等系列“卡脖子”問題,我們相繼研發(fā)了海底中深孔鉆機、“海牛Ⅰ號”海底多用途鉆機系統(tǒng)、“海牛Ⅱ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鉆機系統(tǒng)等。從0.7米到20米、60米,一直到231米,我們一次次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鉆機鉆探深度,將深海資源與地質(zhì)勘探的關(guān)鍵核心技術(shù)牢牢掌握在了我們中國人自己手里。如今,我們在太平洋、印度洋洋底,在我國南海、東海等海域下鉆了2000多個“中國孔”,探明礦藏儲量、品位和埋藏形態(tài),勾勒出一幅幅深海“藏寶圖”。

      目前,“海牛Ⅲ號”作為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已正式啟動,不久的將來,“海牛”家族還會有更多成員。向著更深更廣闊的海底進軍,我們誓言要做就做最好。

      項目團隊:

      記者 張勝、龍軍、禹愛華、王建宏、張文攀、任爽、李宏、張國圣、李慧、王斯敏

      通訊員 楊云杰

      標(biāo)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