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德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光污染正在淹沒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星空,而且情況每年都在惡化。相關研究1月19日發表于《科學》。
“這個問題比我們之前認為的更嚴重。”未參與該研究的美國亞利桑那州獨立黑暗天空研究員John Barentine說。
最普遍的光污染形式是天空輝光,即街燈、廣告牌、店面和其他人類來源的背景微光。盡管手持式探測器可以測量任何一個地方的天空輝光,但迄今為止,科學家仍難以量化其全部。
大多數區域或全球光源測量依賴于衛星儀器,如可見光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VIIRS),它可以拍攝地球表面的白天和夜間圖像。2017年,科學家利用VIIRS觀測發現,全球光污染量每年增長約2%。但這種儀器對藍色波長的光視而不見,而藍色波長的光是由越來越常見的LED燈具發出的。此外,其天眼視角主要看到的是直接射向太空的光,而不是散射在大氣中的光。因此,許多研究人員認為2%的值被低估了。
為了得出更準確的數據,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物理學家Christopher Kyba采取了極其古老的方法:仰望星空。Kyba團隊與公民科學項目“夜間地球”合作,分析了2011年至2022年,“夜間地球”收集的世界各地志愿者肉眼所見的51351個恒星和星座觀測數據,并與同期基于衛星的光污染地圖進行了交叉核對。
研究結果揭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不同地區夜空中的天空輝光被遮蔽的情況。在歐洲和北美,天空輝光每年分別增長6.5%和10.4%。由于目前公民科學數據點在發展中國家過于稀缺,這些地區的結論仍無法得出。根據之前的衛星測量結果,研究小組估計這些地方的天空輝光正在以更高的速度增長。
Kyba表示,今天出生在光污染地區的孩子能看到大約250顆星星,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到18歲生日時,他們看到的星空將是現在的4倍,可以許愿的星星卻只剩下100顆。
瑞士蘇黎世大學生態學家Eva Knop認為,這些發現增加了人們對人造光如何危害野生動物的擔憂。先前的研究表明,即便是數百公里外城市的微弱光芒也能導致候鳥死亡,扭曲捕食者-獵物的相互作用,破壞動物激素,并干擾其他生物過程網絡。
Barentine認為,研究結果還表明,現有的黑暗天空條例并沒有取得多大成效。盡管有光污染的警告,但社區仍在繼續增加人工照明?!爱敯蚜畠r的照明和對黑暗的恐懼放在一起時,人們并沒有選擇保護黑暗?!?/p>
Barentine表示,更好的數據,如更多的“夜間地球”用戶或專門的光污染監測衛星,可以引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并有助于確定保護黑暗天空的努力,如改裝路燈使其光線向下、制定深夜宵禁法令是否有效。(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