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最資訊丨長江江豚回升至1249頭!這群微笑天使比大熊貓還珍稀

      時間:2023-03-24 17:58:06       來源:蝌蚪五線譜

      “最新數據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249頭,止跌回升。”近日召開的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2年全流域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結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源: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最新的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為1249頭,其中長江干流約595頭、鄱陽湖約492頭、洞庭湖約162頭。與2017年1012頭相比,5年數量增加23.42%,年均增長率為4.3%,江豚種群數量實現了歷史性轉折,止跌回升。

      長江江豚被稱為“微笑天使”

      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長江現存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

      也是檢驗長江大保護成效

      和長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

      重要指示物種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這群會笑的小可愛~

      可愛但是很“菜”

      江豚屬隸屬于鯨目、齒鯨亞目、鼠海豚科。江豚體表為淺灰色或深黑色,頭部圓鈍,前額略突,口部較小,牙齒呈鏟形、整齊排列。江豚最易識別的特征之一是無背鰭,其英文名“Finless porpoise”即由此得來,其背部正中由鰭肢垂線至尾部背脊上有1-16行棘狀小結節。成年江豚體長一般為1-1.9米,大多為1.5米左右,繁殖期為每年4-9月,孕期約12個月。

      圖源: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江豚屬包括印度太平洋江豚和窄脊江豚兩個種。長江江豚是窄脊江豚的長江亞種,長江江豚是唯一且相對獨立的一個江豚淡水種群,也是海豚科所有物種中唯一的淡水種群,僅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陽湖中,是中國水域三個江豚種群中最瀕危的。

      長江江豚小巧滾圓、長著一張“微笑臉”。長江江豚嘴角上揚,看起來好像在微笑,所以被稱為“微笑天使”。它們有很多技能——旋轉、跳躍、吐泡泡、吐水……

      然而江豚雖是水生動物,但潛水能力其實不太強,常間隔十來秒就到水面呼吸一次,這樣高頻呼吸幾次后,再進行一次幾十秒的“長潛”。平均算下來,江豚每分鐘要上浮換氣2~3次,也就是說,它們水中閉氣的時間還不如受過訓練的潛水員。如果江豚在野外誤入漁網,超過3分鐘就會溺水死亡。

      和媽媽“貼貼”

      小長江江豚出生的時候是尾巴先露出來的,這樣可以使尾頁變得堅挺有力,一出生就具有一定的游泳能力。長江江豚媽媽一般是10月生產,每胎產1仔。媽媽對幼兒有著明顯的保護、幫助行為,不僅溫馨,而且巧妙有趣,主要方式包括馱帶和攜帶。

      所謂馱帶,指幼兒的身體緊貼著媽媽斜趴在背部,呼吸時與媽媽相繼露出水面。隨著幼兒的長大,媽媽就改為用鰭肢或尾葉,托著幼兒的下額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游動;而攜帶式,是媽媽與幼兒身體并不接觸,一般相距5—10米,呼吸時也是前后相繼露出水面,這種方式更為常用。

      圖源:長江日報

      小長江江豚吃奶可是個“高難度動作”,它需要一邊跟著媽媽游動,一邊吸取乳汁,還要不時地到水面上換氣可謂是“一心三用”。

      讓它們暢游長江

      由于長江及湖泊持續受到人類的開發利用,長江江豚的棲息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日益增加的人類活動,例如過度及非法捕撈、航運、挖沙、水利工程、水污染等,造成長江江豚棲息地縮減、質量下降并嚴重破碎化。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科學家就提出了保護長江豚類的三種主要措施: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殖。

      1、就地保護

      長江干流和大型通江湖泊是豚類的自然棲息水域。為有效地保護長江豚類,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其重要棲息水域設立了國家級和地方級的自然保護區。

      2、遷地保護

      鯨類遷地保護理論和技術系我國科學家原創,早期飽受全球鯨類學家的質疑與批評。隨著長江江豚遷地保護的成功,當前該理論和技術被普遍接受,得到IUCN鯨類專家組委員會和海洋哺乳動物學會的高度贊譽,正在被推廣應用到全球小型鯨類的保護。

      3、人工繁殖自1996年開始,水生所開始嘗試長江江豚的人工飼養,并在2005年首次實現了成功繁殖,這是世界上首例人工飼養條件下淡水豚類的自然成功繁殖。2005至2022年先后有多頭小江豚在水生所白鱀豚館成功降生,其中2005年出生的第一頭江豚已滿17周歲,并實現了第二代繁殖成功。

      資料來源:博物、央視新聞、地球知識局、武漢發布、科普時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整理:董小嫻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