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斥著核輻射的廢墟,若隱若現的火光,一個略顯奇怪的機器人在跳動的陰影中顯露,頭部的透明容器中跳動著生物的大腦。游戲作品中常出現腦控機器人以生物大腦作為控制中樞以達到在高輻射環境下作業功能,這一巧思吸睛無數。由于以人腦代替易受損害的電子元件,其在獲得抗輻射性的同時也具備了極高的智能,使其能承擔對核污染環境偵查的任務。
(資料圖)
圖為游戲作品中的腦控機器人(圖源網絡)
在當前核生化武器進步飛速,怎樣實現對于被污染環境的偵查成為一項不得不考量的問題。但腦控機器人不僅難以實現還存在人倫問題,當前的核生化偵察機器人最終還是歸于機械結構,各國近年也在不斷進行對于核生化偵察機器人研究。那么,為了應對核生化環境的偵查,其具備什么特點?目前典型的核生化偵察機器人是什么樣的?未來的核生化偵察機器人又該走向何方呢?
走進作戰環境:核生化偵察機器人的特點
核生化偵察機器人即能對處于核沾染、生物化學戰劑污染區域進行無人化的遙控偵察機器人。由于應用場景是被核生化污染的戰場環境,因此環境條件中最大的特點是高輻射、高腐蝕與復雜地形。
高輻射環境下會使機器人中存在的大量半導體元件內部原子被輻射激發,從而導致機器人出現故障甚至損壞。因此機器人的弱電部分需要采取屏蔽措施以保證其正常工作。而類似攝像頭、生化戰劑偵測器等傳感器單元因其功能需要不可避免地會在一定程度暴露于輻射環境這就對該類部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最基礎的傳感器攝像機上,普通的數碼攝像機的光電傳感器會被輻射嚴重影響,不光是成像噪點加多、出現大片白光,較為強烈的輻射還會引起感光器直接報廢。機器人電子元件的抗輻射能力幾乎決定了其在輻射環境中的作業能力與時長。
高腐蝕核生化環境與多變的戰場環境向機器人的強電部分以及機械部分提出耐腐蝕性、堅固性、輕便性的要求。因此其機體需要具備應對氣體狀態腐蝕性物質的本領,核生化偵察任務時難免面對崎嶇地形,或是狹小空間,所以外掛的耐腐蝕替換件不可能較大,因此機電設備的耐腐蝕性一直都是當今研究熱點與難點。同時為了在狹小環境中作業,其機械臂應具備較高的靈活度以便于進行采樣檢測。
賦能發展方向:國外典型機器人
CUTLASS無人駕駛地面車輛。其為美國Northrop Grumman公司生產的產品,曾被英國國防部爆炸物處理(EOD)部門專家視為全球最可靠以及功能最可靠的無人地面機器人。其已在英國各地投入使用,并通過其使用結果證明其在嚴苛環境的適用性。其機械臂具有九個自由度,能夠在狹小空間中保持敏捷性;機體能根據使用者要求進行模塊化配置,從而具備完成化學、生物、輻射、核(CBRN)環境偵察任務的能力;得益于六輪式設計與車輛自動穩定系統,其能在各種地形和天氣保持機動性、穩定性。
圖為CUTLASS機器人(圖源網絡)
Kobra-725無人駕駛地面車輛。其由美國Teledyne FLIR 防務公司在2022 年歐洲貿易展上推出。高清攝像頭及高超的通信能力使其能夠進行深入探測;其機械臂展開后能觸及約4米的高度的物體,并在強大功率的推動下可以舉起重達330磅的重物;模塊化的組件使其具備遠程CBRN探測的效用;通過兩側的履帶驅動,其具有在崎嶇復雜地形中保持高速機動的性能;其作為重型通用機器人系統(CRS-H)機器人平臺已被美國宣布部署于陸軍之中。
圖為Kobra 725機器人(圖源網絡)
SkyRaider無人機。Teledyne FLIR 防務公司的產品,其相比于無人駕駛地面車輛有著更輕便、更迅速的特點。其搭載的傳感器可以根據作戰需求進行裝載。搭配MUVE R430輻射探測器,使操作員能夠從遠處快速定位并準確識別放射源;而MUVE B330載荷與MUVE C360多氣體探測器可分別承擔檢測生物戰劑與化學戰劑的任務。
圖為SkyRaider無人機(圖源網絡)
綜上所述,國外典型機器人具備模塊化、高機動、強通信的特點,也具備價格高昂,不適于戰爭模式的缺陷,這為未來核生化偵察機器人發展方向提供了明確的目標。
建模未來走向:低成本模塊智能
近日,英國可能向烏克蘭輸送貧鈾彈的消息引發人們思考,當前的國際局勢愈加緊張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面臨類似俄烏沖突中經生化戰劑投放與放射性污染物擴散后的核生化污染環境。為了提升部隊的三防水平以及促進核生化污染后的重建重生,未來的核生化將向著低成本、模塊化、智能化發展。
低成本方面。生化試劑與放射性污染物的投放通常范圍大、擴散快、面積廣,同時在嚴峻的核生化工作條件下機器人壽命難以保證。所以為了應對高頻率、大規模的污染,核生化偵察機器人必須成本低廉,結構較為簡單,可以規模化生產,以此在規模上有效提高三防水平。
模塊化方面。由于世界上較為鮮有核生化事故與戰爭發生,目前的核生化偵察機器人處于高度定制化、非標準化的情況。不僅在部分損壞時零件難以更換還存在面對不同作業條件無法適應的情況。而高度模塊化機器人不僅可以解決上述難題,統一的標準與接口協議也可有效降低機器人本身與各模塊的研發周期與成本。并且統一標準的模塊更易于大規模生產,在機器人出現部分嚴重損毀時也只需更換模塊而不是整體報廢。這使得模塊化成為核生化偵察機器人的重要發展趨勢。
智能化方面如前文所述,輻射等惡劣環境向機器人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核生化環境下的偵察機器人需要做一定程度的屏蔽工作,不僅會影響遠程控制的穩定性,而且屏蔽必然會使機器人的接口受到嚴重限制,其輸入信息通道必定不會寬闊。所以智能化也是核生化偵察機器人的發展方向之一**。不**僅限于自動避障與提前規劃輸入的簡單任務,機器人應在受到惡劣環境限制的傳感器條件下作出合適的決策,并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以應對核生化環境下可能發生的意外。隨著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衍生出的低功率、自主化的人工智能很可能會促進核生化偵察機器人的智能化發展。
郭秉鑫,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核心成員兼學員骨干,曾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軍事文摘》等重要紙媒和中國社會科學網、人民網等中央級網絡媒體發表五十余篇;黃子逸、蔣晨陽,理論研究小組核心成員。
出品:科普中國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作者:郭秉鑫 黃子逸 蔣晨陽(國防科技大學)
審核專家:付松洋(國防科技大學)
策劃:金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