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模式”與新時代鄉村振興研討會(2023)現場。本報記者張守營/攝
日前,“壽光模式”與新時代鄉村振興研討會(2023)在位于山東省壽光市的濰坊科技學院召開。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專家組組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以視頻方式致辭,他表示,壽光是全國著名的蔬菜生產基地和集散地,自1989年一場由冬暖式蔬菜大棚引領的“綠色革命”從壽光發軔,壽光的蔬菜大棚已經發展到第七代智能物聯網云棚。從先進種子、種苗到現代化全過程蔬菜大棚建造管理、運營體系的全鏈條發力,富民強市、帶動山東、輻射全國的壽光設施蔬菜產業發展脈絡和經驗,成為“壽光模式”。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市場的內在驅動,也離不開包括政策界、理論界和學術界的廣泛參與,希望與會各方充分研討交流,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濰坊科技學院校長、黨委副書記魏華中介紹,濰坊科技學院自建校以來,學校扎根農圣故里,在山東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和全面建設推廣“壽光模式”的愿景指引下,已將賦能“三農”的地域基因深植于學校發展的血脈。學校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學術研究的前沿陣地、服務社會的戰略高地,重點打造賈思勰農學院,建設山東省種業發展智庫,建立起從良種研發推廣到智慧農業服務的科研創新平臺。牽頭管理新時代鄉村振興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院,圍繞“壽光模式”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兩大主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創新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資料圖)
壽光市委副書記王霞介紹,近年來,壽光主動融入濰坊國家農綜區建設,深入實施“做強兩端、提升中間、數字賦能”全產業鏈提升工程,從一粒種子到一盤好菜的蔬菜產業體系建設典型經驗入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成為山東首批現代農業強縣,入選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和鄉村振興示范市。目前,壽光市蔬菜播種面積60萬畝,大棚15.7萬個,年產蔬菜450萬噸、交易量900萬噸,自主研發蔬菜品種178個,種苗年繁育能力18億株,以壽光蔬菜為核心的千億級蔬菜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成為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蔬菜保供經驗被中央深改辦肯定推廣。
航天育種聯盟理事長、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梁小虹表示,農業要持續發展,就必須結合先進技術與傳統的經驗智慧。隨著航天育種技術和傳統農業的相互促進和交流,通過現代化的農業模式,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的生產方式,優化生產結構,提高品質產量,減少生產成本和資源耗費。利用傳統農業作為平臺和基礎,為航天育種技術的應用提供土壤和更大范圍的推廣,促進農業生產和農場經營模式的調整和升級。同時,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引進可以為傳統農民提供更為有效的配套技術和全方位的指導,加速農民轉化為現代化農業的主力軍。傳統農業和航天育種深度有機結合,可以促進全球農業和農民共同發展,也必將進一步推動人類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進步。
研討會上,原農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尹成杰與王霞共同為“山東蔬菜種業發展智庫”揭牌。
鏈接
“壽光模式”的過去和現在
“2010年以前的‘壽光模式’,是以蔬菜大棚建造和管理技術為核心競爭力,主要對外輸出產品、技術和人才。2010年之后的‘壽光模式’,則是從種子種苗到全過程蔬菜大棚建造管理運營體系的全鏈條發力,能夠制定輸出蔬菜產品標準、產業推廣機制和管理運營體系等。”壽光市委書記趙緒春介紹。
原有的“壽光模式”主要體現在產業發展上,也就是“蔬菜產業化”,其形成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改革開放到1989年左右,以建設蔬菜批發市場為標志,壽光率先沖破計劃經濟堅冰,蔬菜產業逐步成為支柱產業;第二階段,從1989年到2000年左右,以冬暖式蔬菜大棚研制推廣為標志,在全國掀起一場“綠色革命”;第三階段,從2000年到2012年左右,以菜博會舉辦為標志,集成展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第四階段,從2012年至今,以打造全國蔬菜產業綜合服務基地為標志,通過種業研發、標準集成、模式輸出等方式推動農業全鏈條、全維度變革轉型。
近年來,壽光把拓展創新“壽光模式”放到“三個模式”大框架下去謀劃、推進、落實,全力賦予“壽光模式”新的時代內涵:圍繞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推進產業全鏈條融合、城鄉全要素融合、治理全領域融合,加快鄉村經濟結構、人口結構和空間結構同步優化,鄉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同步改進,鄉村收入水平、文明水平和生態水平同步提升,實現了由以城帶鄉到一體均衡、再到無差別融合發展的新跨越,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蹚出一條新路子。
第一個“全”,產業全鏈條融合。壽光聚焦產業全鏈條融合,重點解決產業“往哪轉型、怎么轉型”的問題,在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第二個“全”,城鄉全要素融合。壽光聚焦城鄉全要素融合,重點解決鄉村“建什么、建成什么樣”的問題,在農民生活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第三個“全”,治理全領域融合。壽光聚焦治理全領域融合,重點解決矛盾“如何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的問題,在農村治理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可以說,壽光的“菜籃子”革命極大提升了中國人的生活品質。1978年,我國僅有設施蔬菜面積4萬畝,人均占有量0.4斤;如今,設施蔬菜面積增加到5800多萬畝,人均占有量36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