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

      社區老人把這里當成了自家廚房 靜安區這家社區食堂百余種菜品不重樣

      時間:2023-05-30 09:50:35       來源:東方網

      “品種多,燒得酥軟,還是阿拉喜歡的濃油赤醬本幫菜味道。”“很方便,食品安全有保證。”“素菜三到五元,小葷五到十二元,大葷八到二十三元,二十五元一頓飯不僅可以吃飽更能吃好,經濟實惠。”中午十點半,位于靜安寺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的同心薈社區食堂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讓不少社區老人把這里當成了自家廚房。


      【資料圖】

      顧老伯和愛人看著熱氣騰騰的菜品,感覺每樣都想嘗一嘗。“三個葷菜再加兩個蔬菜,我們兩個人一頓肯定吃不完,打包回家晚飯也解決了。這個社區食堂真的很好,不用費心思就能每頓都吃到新鮮現燒的小菜。”顧老伯指著桌上的白斬雞、紅燒大排、干煎帶魚,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之前老兩口不是用隔夜飯湊合一頓,就是自己買菜回家燒,經常覺得力不從心。自從社區食堂開業后,自己和老愛人來吃過一次,就愛上了這里。“在這里,頓頓都是現燒的,而且品種多,最開心的是,節省下在家買汏燒的工夫,生活變得更輕松了。”

      同心薈社區食堂負責人介紹說,社區食堂提供一日三餐,而且全年無休,全天提供的菜品超過一百個,通過不間斷地翻花樣,服務好居民的胃。“早餐提供25種,包括大餅、油條、豆花、豆漿、粢飯糕等,還有六種養生粥,基本上能滿足居民對于早餐的所有需要。午餐和晚餐各不低于60個品種, 做到每周不重樣,每兩周重復率不超過50%。”

      考慮到來社區食堂就餐的老年人,牙口、腸胃等各方面都有所退化,而且多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同心薈社區食堂一方面統一膳食營養標準,有效落實“減糖、減鹽、減油”措施,另一方面實行菜品定量制,通過科學配餐,確保膳食搭配營養均衡,同時結合時令特點,提供特色服務。

      “我們在保證口味的同時,確保做到低糖、低鹽、少油,讓老人吃得健康又兼顧美味,同時還把適老化、智能化和營養健康等理念融入日常服務,用細心、用心的服務讓大家不僅吃到好滋味,還能品出人情味。”?同心薈社區食堂負責人還告訴記者,為了讓老人有一個更好的用餐環境,社區食堂將每天的十點半到十一點半辟為老人專場,十一點半以后有序地對所有居民放開。

      記者從靜安寺街道了解到,自從2006年全市率先探索推出社區為老助餐服務以來,街道始終致力于讓老人 “吃好一餐飯”。從提供一頓午餐,到“承包”一日三餐,對于滿足社區老人用餐精細化、品質化要求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過。

      今年,結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升級改造,開設同心薈社區食堂,很好地順應了社區居民對于“建設社區食堂”的需求。相較于樂齡家園助餐服務提供的套餐,同心薈社區食堂給老人們提供了更豐富的用餐選擇,讓他們能夠以一種更輕松的方式用好一日三餐,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坐進社區食堂,街道轄區內的老人不僅吃得好,還可以憑借助餐卡在社區食堂享受一天兩次的午餐或晚餐就餐八五折優惠。

      靜安寺街道表示,同心薈社區食堂開業至今,幾乎天天爆滿,受到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歡迎。接下來,街道將繼續立足“同心鄰距離,幸福一刻達”,積極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圍繞提供更高品質的助餐等“十助”為老服務項目,不斷提升社區為老服務品質,更好地滿足老年居民對于美好生活的更多期待,讓幸福和溫暖更加可觸、可感。

      同心薈社區食堂

      地址:靜安寺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新閘路1855號)

      開放時間:早餐6:30—9:00;午餐10:30—14:00;晚餐16:30—20:00

      (轄區內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等人群辦理助餐卡時間為每日14:00—16:00)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