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

      萬物云不“拼爹”,朱保全:現在更重要的是自身拼命奮斗

      時間:2023-08-25 22:04:28       來源:時代周報

      “好皮囊是父母生的,好身體是自己練的,好品格是遺傳的。”

      上市以來的第二份財報,萬物云交出增收增利的成績單。


      (相關資料圖)

      報告期內,萬物云實現營收160.2億元,同比增長12.5%;實現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15.7%。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AI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三大業務均實現營收雙位數增長。

      更受市場關注的是,萬物云已擺脫對母公司萬科的依賴,走向獨立。

      在8月25日召開的萬物云2023年度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萬物云董事長朱保全透露,報告期內,萬物云來自萬科集團貢獻的持續關連交易收入占比下降至13.6%,來自第三方的項目數量占比達69%,第三方客戶貢獻的物業及設施管理服務收入占比達85.6%。

      萬物云摘下“只會服務萬科”的帽子。朱保全說,“如果以前‘拼爹’可以獲勝,現在更重要的是自身拼命奮斗。”

      資本市場對萬物云的“中考”成績單表達了認可。截至8月25日收盤,萬物云報收27.1港元/股,上漲2.26%。

      萬物云管理團隊出席2023年中期業績發布會,圖源:企業供圖

      雙位數增長

      拿著2023年中報面對投資者,萬物云管理團隊明顯輕松許多。

      根據中報,截至6月末,萬物云實現營業收入約160.2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142.4億元增長12.5%;經調整毛利率為17.1%,較2022年同期16.9%提升0.2個百分點;期內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15.7%。

      截至報告期末,萬物云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24億元,無任何銀行貸款或借貸。

      亮眼的財務表現主要得益于萬物云三大業務均實現穩健發展。

      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實現營收約90.4億元,同比增長13.0%。萬物云稱,這主要因為集團突出的市場拓展能力,尤其是在存量市場中的深耕能力。

      截至6月30日,萬物云在全國主要城市布局601個蝶城,在3402條價值街道內新簽約188個住宅項目。為提升運營效率,萬物云主動對盈利能力較低的住宅項目進行修剪,累計退出89個住宅物業項目。

      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實現營收56.7億元,同比增長11.3%。萬物梁行在互聯網、生物醫藥、高端制造及金融行業等賽道繼續深耕,新增近20個五百強及獨角獸客戶,新增簽約7個超高層項目。

      AI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實現營收13.2億元,同比增長13.9%。AIoT解決方案的收入約6.7億元,同比下降6.8%,系受到地產開發行業發展承壓的制約,使得開發商客戶貢獻的收入從6.4億元下滑至3.7億元。BPaaS解決方案服務實現收入約6.5億元,同比增長48.0%。BPaaS業務的高速增長一方面源自萬物云推進企業BPaaS服務,新增外部客戶22個;另一方面,空間BPaaS業務累計在42 個物業城市項目落地。

      業務走上正向發展軌道,投資者也關注萬物云的賺錢能力,特別是一向薄利的To G業務。

      萬物云執行董事、萬物云城CEO何曙華介紹,在城市服務板塊,萬物云城已經進入44個城市拓展99個項目。“當然(城市服務)毛利水平都很低,作為準公共服務,就應該是薄利。我們在深圳做了一些直委項目嘗試,情況真的不好,收入和利潤波動也挺大。”

      堅持深耕城市服務業務,萬物云更看中的是其長期價值。

      何曙華透露,萬物云的To G業務目前ROI是8%,但與屬地政府、國資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后,輸出BPaaS解決方案的管理規模在25億元左右,為萬物云城增加了兩百多個優質客戶,為萬物梁行帶來過億的項目引薦等。

      “從萬物云的視角上來看,不論是投資回報,還是帶動整個科技能力的外溢,以及給相關業務帶來協同,我認為還是有價值。”何曙華表示。

      何曙華回答投資者提問,截圖自萬物云業績路演直播

      獨立行走

      “2023年,房地產開發行業的景氣度繼續承壓,在存量市場依托居民與企業消費的獨立發展能力成為行業制勝關鍵。”萬物云在中報中表示。

      中金公司的研究稱,存量市場將呈緩步打開的趨勢,通過不斷積累品牌口碑可提升競標外拓優勢,而深耕優質資產密集市場、且自身品牌力和服務力過硬的物企有望成為“長跑冠軍”。

      在存量市場競爭中,萬物云的第三方外拓表現突出優秀,擺脫對母公司的依賴。

      根據2023年中報,截至報告期末,萬物云住宅物業在管項目數量為3586個,來自萬科集團及其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獨立第三方房地產開發商的數量分別為1446個、2140個,分別占比40.3%、59.7%,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8個百分點、增長1.8個百分點。

      不過,來自萬科的住宅物業收入貢獻仍是主力。報告期內,萬物云住宅物業實現收入81.5億元,來自萬科集團、第三方的收入分別為44.9億元、36.6億元,分別占比55.1%、44.9%。

      在物業和設施管理服務收入方面,來自第三方的收入遠超來自萬科的收入。報告期內,萬物云物業和設施管理服務實現收入39.7億元,獨立第三方房地產開發商貢獻約34.0億元,占比約85.6%。

      朱保全在業績會上指出,萬物云已經從只服務萬科,到來自于萬科集團貢獻的持續關連交易收入占比下降至13.6%,來自于第三方的項目數量占比達69%;從只會做住宅業務,到住宅、商企、城市三個空間分別有萬科物業、萬物梁行、萬物云城等領先品牌。

      “好皮囊是父母生的,好身體是自己練的,好品格是遺傳的。”朱保全表示,“如果以前‘拼爹’可以獲勝,現在更重要的是自身拼命奮斗。中流擊水不進則退,萬物云三大戰略穩步推進,以努力贏得尊敬,要具備獨立發展能力。”

      朱保全回答投資者提問,截圖自萬物云業績路演直播

      雖然從營收、毛利率、凈利潤等指標來看,萬物云受地產行業低景氣度影響較小,但也不意味著能夠全身而退,從應收帳款的走高可見一斑。

      中報顯示,截至6月末,萬物云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保證金約77.4億元,較2022年12月末增長19.1%,貿易應收款項主要來自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AIoT及BPaaS解決方案服務。其中,來自第三方的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約51.4億元,占比約66.4%。

      此外,萬物云的應收款項及應收保證金在營收中的占比約為48.3%,較去年同期增長4.5個百分點。

      圖源:萬物云2023年中報

      來自中物智庫的數據顯示,2022年55家上市物企應收帳款及票據約738.8億元,在營收中占比增至30.2%。“客戶付款難度增大,賬期拉長,企業回款速度變慢,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已從2021年的73天增至2022年的102天。”中物智庫指出。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