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 >

      今日熱訊:水草青青長 “洞庭之心”清又清

      時間:2022-12-21 15:48:53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湖南省益陽市發展改革委

      近幾年,湖南省益陽市結合大通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著力抓好生態修復,臨湖1000米范圍內的7000多畝精養魚塘全面退養改種水草,大力發展水草產業,退養漁民有了新的收入來源,大通湖治理有了優質的水草保障,還為其他地區水生態修復提供了水草種質資源,走出了一條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與經濟發展“共生共贏”的轉型、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實現了大湖治理可持續發展,“洞庭之心、水草之都”初步成型,產業轉型路徑成為區域典范。

      成蔭梧桐好棲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穿針引線搭好臺

      面對水草這個新興產業,益陽市破解“種什么水草適合,怎么才能種好,套養什么水產效益高”等一系列難題,明確功能定位,攻克技術難關,探索科學模式,推動水草產業加快發展。

      一是科學定位功能。聘請中科院亞熱帶研究所技術團隊編制大通湖流域1萬畝水草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將大通湖打造成為全國水草種質資源核心基地、全國水生植物產業示范基地和水生植物科普教育基地。突出打造集服務大湖水環境治理為主的水草種質資源功能、近120種水草標本的百草花園科普宣教功能、水生植物浮島造型景觀功能等于一體的核心示范基地。

      二是精準專業指導。邀請武漢大學教授于丹團隊對各魚池水質與泥質情況開展調查,并對水生植物的種子進行萌發試驗,科學提供水草種類搭配及適養水產名錄,并及時提供水質監測服務與水草種植技術指導。農業農村水利部門通過開辦培訓班、指派技術員,設立技術交流群等方式,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徹底攻克技術難題。

      三是以點示范帶動。以臨湖魚池面積最多的河壩鎮為試點,制定《河壩鎮2020年精養魚池生態轉型示范戶獎補方案》,選取20名臨湖的生態轉型示范戶,以“水草+大閘蟹”“水草+青蝦”“水草+龍蝦”為主攻方向,實施生態種養轉型探索,2022年以流轉魚池為主,將流轉的魚池租賃給大戶發展“水草+大閘蟹”,通過以大戶帶動小戶探索發展“水草+”多種套養模式,爭取獲得更大的效益。

      風物長宜放眼量

      多方保障定戰略

      歷年來從事傳統漁業的湖區漁民對退養轉種水草有著諸多顧忌,大通湖流域從分類退、扶持種和全包銷等方面著手,打消漁民的顧忌,全面支持轉型改種水草。

      一是分類實施退到位。制定《大湖臨湖1000米池塘減排工作方案》,統一由區生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魚池的整體流轉和全程管理,按照精養魚池1200元/畝/年,光伏池塘300元/畝/年的標準,公司與農戶簽訂流轉合同,合同三年一簽,流轉費一年一結算。并根據不同的地段、容量等,進行劃區分類管理。

      二是獎勵扶持種好草。連續3年出臺《臨湖1000米精養魚池退養減排轉型扶持獎補方案》,科學制定驗收標準和獎勵標準,按照精養魚池1000元/畝/年,光伏池塘300元/畝/年的標準,對水草種植達到驗收標準的,全額發放獎勵近2000萬元。

      三是保姆式服務銷出去。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免費向水草種植戶提供種苗、技術指導、負責銷售推廣等,并按照高于市場價5%~10%,全部包銷。開發區級水草銷售平臺,通過新聞媒體、企業公眾號、微信代售、益村平臺等媒介,加大線上線下推廣力度,拓展銷售渠道。

      青草綠水總相宜

      水草種出新高度

      通過3年多的探索和發展,大通湖流域的水草,從滿足自身大通湖治理使用,到逐步向外銷售,再到向景觀發展,水草產業不斷壯大,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目標。

      一是大湖治理引進“環衛草”,生態效益成效顯著。2017年以來,在武漢大學教授于丹團隊指導下,大通湖流域開始種植水草進行大湖水環境治理,大湖水生植被現恢復面積達到5.1萬畝(其中,挺水植被2.7萬畝、浮葉植被0.8萬畝、沉水植被1.6萬畝),湖內水生植物達17種,以往的“水下荒漠”轉變為郁郁蔥蔥的“水下森林”,大通湖水環境、水生態持續改善,獲評湖南省“美麗河湖優秀案例”。2020年至今,大通湖的水草“走出大通湖”,來到偉人故里韶山、永州寧遠縣、常德安鄉縣、湖北梁子湖、安徽、江蘇等,為凈化水質貢獻力量。

      二是池塘轉型種出“黃金草”,經濟效益顯著提升。3年來,已經引進培育了穗花狐尾藻、輪葉黑藻、常綠矮苦草、常綠大苦草、茭白、金魚藻、名貴睡蓮、極品荷花、花葉美人蕉等水草品種20多個,積極打造全國水草供應基地,產品暢銷全國。2021年,水草銷售額達到了860萬元。51歲的漁民史浩坦言,養魚時一年畝均收入2000元左右,現在改行“種草”,每畝均收入可達8000元,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特別是采用“水草+”模式的漁民,畝均收益高達1萬元。

      三是高端發展打造“景觀草”,旅游效益逐步顯現。聚焦家庭觀賞魚缸的換水難題,利用水草的吸收和凈化功能,用穗花狐尾藻、苦草、輪葉黑藻、名貴睡蓮、極品荷花等水草品種,配以假山、觀賞魚等作出家庭室內景觀,打造高端產品,不僅能為家庭增添綠色,還能凈化魚缸水質,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可期。還重點通過多品種搭配名貴睡蓮、穗花狐尾藻、美人蕉、常綠苦草等水草,進行景觀造型,精心建設人工浮島,連片開發牡丹蓮、紅樓夢、大沙錦等稀有品種荷花池,集中打造水草景觀園,結合利用大湖東岸11.5公里綠色長廊、10里水鄉花海、濕地科普宣教館等景點,大力發展沿湖生態旅游觀光、休閑體育運動及健康養老休閑產業。每當傍晚時分,在湖邊散步的人數達到2000人,每逢節假日,這里就成了游客爭相打卡的網紅點,“大湖+”生態旅游迎來了蓬勃發展。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