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硅谷銀行破產,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3月12日公布一項新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以確保后者在硅谷銀行破產背景下有能力滿足儲戶需求。圖為客戶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銀行總部外排隊等候辦理業務。新華社
編者按
美國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以下簡稱“硅谷銀行”)倒閉被認為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最大的銀行倒閉事件。
(資料圖)
成立于1983年的硅谷銀行為全美第16大銀行,在全球高科技初創企業投融資領域享有盛譽,40年來其見證了美國科技創新的輝煌時刻。法新社報道,截至2022年底,硅谷銀行資產規模達2090億美元,總存款約1754億美元。然而,從一紙公告到最后的破產倒閉,不到48小時。一夕破產,令人唏噓。
剖析硅谷銀行倒閉的原因,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當下,如何正確理解金融市場的邏輯,并且根據這個邏輯做新的資產配置和金融業務調整,才是避免發生金融風險最重要的關鍵所在。
硅谷銀行驟然倒閉負面效應不斷外溢,引發美國和金融體系動蕩,第一共和銀行、瑞士信貸陸續出現危機,歐美銀行股遭受重挫。
部分投資者擔心,會不會有更多的銀行爆倉?是否會發生更大規模的金融風險?近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發表了“硅谷銀行的破產,美聯儲加息和金融市場的邏輯變化”演講。他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金融周期的拐點,整個金融市場的邏輯在發生根本變化。
剖析:管理錯誤疊加內部道德風險
在朱民看來,硅谷銀行事件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因銀行資產錯配、期限錯配、結構錯配、管理不當造成的,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特別是利率環境變化的時候,銀行沒能及時作出相應調整。
硅谷銀行是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的子公司,擁有27家辦事處,3家國際分公司,商業關系網涉及亞洲、歐洲。2022年末硅谷銀行總資產規模達2090億美元,按照合并資產排名來看,為全美第16大銀行。相較于傳統商業銀行,硅谷銀行的業務模式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專注于科技領域投資,客戶結構單一、客戶存款金額巨大,ROE(凈資產收益率)水平相對較高。
“硅谷銀行不大,經營模式簡單,在過去兩年寬松環境下吸引了大量企業的大量現金,在這種情形下本可以穩穩當當過日子。”朱民表示。
“雖然硅谷銀行也一直在警惕外部環境的變化,即利率的變化。但調整的結構和方式不對,所以面對美聯儲的急劇加息,虧損了18億美元。”朱民指出,硅谷銀行內部犯的第二個錯誤是,其意識到股價會下跌,因此跟關系較好的客戶透露需要預先考慮把股票賣掉,或把一些資金調出去,所以核心客戶開始調動資金,導致420億美元被調走。與此同時,硅谷銀行的高管開始拋售股票,股票市場信息是透明的,馬上引起了市場恐慌,致使銀行很快處于崩潰邊緣,沒有了任何流動性,3月10日只能關門。
當這樣一個區域性的小銀行發生問題的時候,救還是不救?怎么救?朱民稱,從過程來看,美聯儲、美國財政部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三家商討對策整整花了四天時間。由于解決的時間晚,所以產生了一系列其他問題。
“從我的觀察來看,這是一個典型的銀行管理錯誤,加上銀行內部的道德風險及整個監管部門信息不透明、負責部門反應過慢所導致。”朱民分析說。與此同時,第一共和銀行、簽名銀行、瑞士銀行等受到沖擊。
還會發生爆倉嗎?朱民表示,至少區域銀行還會,因為美聯儲的加息太快。歷史上從來沒有從0升到0.75的先例,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歐央行的升息速度同樣迅速,從負0.54到3.5。利率是金融的根本命脈,利率動所有的金融資產全部會動。
美國還有上千家中小銀行,這些中小銀行業務很簡單,能買的債券主要是政府債券、房地產債券,同時用低息存款買此類債券。在此情況下,各自不同的錯配結構、期限,在利率的影響下發生流動性危機,這是很容易發生的事情,所以類似的事情還會發生。
朱民指出,瑞士銀行是另外一個問題,更為復雜,是匯率、利率、產品各種交織的矛盾所導致的。雖然現在基本穩定,但能否穩住還得看它的資產相互鑲嵌,以及層疊相交的風險傳遞達到什么程度。
“外部環境變化引發諸多問題,如果問題是由銀行本身的內在管理錯誤引起,很容易陷入脆弱性局面,這就是我們在硅谷銀行事件中看到的。”朱民說。
啟示:金融市場周期和邏輯的根本變化
朱民強調,金融市場的邏輯變化,至少會影響今后3~5年的市場走向。
他指出,目前市場的變化,通貨膨脹高企,是由于疫情以來受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和大規模的貨幣政策影響,總需求加大,總供給不足,通脹上升。再加上烏克蘭危機的影響,對食品和能源產生了重大的沖擊,烏克蘭危機開始于高位通貨膨脹的節點上。
朱民說,通貨膨脹上升的時候美聯儲只能加息,美聯儲加息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加息的同時遇到高財政赤字和高貨幣寬松的情況。美聯儲為了挽回自己的聲譽和地位,面對通貨膨脹只能快速加息。快速加息給金融業包括硅谷銀行和其他銀行帶來了沖擊,這個速度是有史以來最快的。同時,快速加息使整個金融市場的結構和環境發生了變化。
“一般情況下,兩年國債減去十年國債的利差,如果是負的,且比較多,通常會預示著金融危機。”朱民說,“原因很簡單,十年期的利率水平低,兩年期的利率水平反而很高,當今的融資成本很高,表明對未來非常不樂觀。如果大家都按照這個估計來投資、經營、生產,經濟一定會衰退。”
朱民分析稱,硅谷銀行事件雖是一個非常小的事情,但我們要看到金融周期和金融市場的邏輯在發生變化。
在朱民看來,美聯儲迅速加息,全球進入一個新的高利率、高通脹、高債務和低增長的新循環和新周期。在這個周期下,宏觀政策從寬松走向緊縮,沒有再寬松的可能空間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金融市場的調整和波動不可避免,所有的資產負債都必須根據這個新的結構和新的邏輯進行調整,不然的話,結果就是硅谷銀行的下場。”
(本欄目內容由本刊編輯部編輯整理)
專家觀點
硅谷銀行倒閉根源在于對新范式的適應性不足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從長時段的角度來看待,硅谷銀行危機等微觀案例,雖然都表現為流動性問題,都是資產端和負債端的錯配,但其背后卻存在更深層次的邏輯,即大時代步入到新階段的時代特性。大時代步入到一個新階段,一些基礎參數的變化,例如技術、人口、利益結構、成本模式、政治環境的變化,必定引發一系列增長范式、定價范式的大變化。在認知滯后和利益結構固化的約束下,不同層級的資產價格調整速度不一致,最終出現流動性危機。
金融機構須把握好發展與安全關系
光大銀行行長王志恒表示,自2022年3月始,美聯儲退出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短時期內利率快速上升,引發全球股債匯市場持續動蕩。硅谷銀行破產對市場情緒的沖擊,將持續考驗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美國政府的干預未能有效緩解市場焦慮情緒,全球市場恐慌情緒繼續升溫。在金融體系高杠桿和全球金融市場的聯動下,任何“黑天鵝”事件都可能導致局部金融風險的跨市場傳染。金融機構必須吸取硅谷銀行、瑞士信貸等風險事件的教訓,把握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
多角度思考本次事件的成因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徐明棋認為,監管不到位是導致硅谷銀行破產的原因之一,但人們也應多角度思考本次事件的成因。首先,硅谷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忽略了保持資產流動性這一基本原則,其將主要精力投至住房抵押債券、資產抵押債券等方面,導致長期資產和短期負債在期限上匹配失衡;其次,美國金融系統對硅谷銀行這樣的地方銀行監管不到位,沒有定期進行壓力測試,以防患于未然;再次,硅谷銀行長期為科創公司提供融資,但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科創企業遭遇寒冬,出現裁員潮、融資困境和科技股大跌的情況,缺錢的科創企業只能通過提現來緩解財務壓力,使得硅谷銀行的現金流動不足以應付需求;最后,美聯儲近來多次激進加息、導致資金成本大幅度上升也是重要觸發因素。
流動性收窄引發市場擔憂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王晉斌表示,硅谷銀行資產負債出問題,主要原因是在原來利率很低的時候購買了大量的國債或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在利率不斷上揚的條件下,這部分資產價值和估值會有很大損失,導致其打包證券出售時面臨較大的虧空。硅谷銀行的流動性來源收窄,存款下降會導致流動性支出緊張,這時硅谷銀行只能被迫賣出這些資產。
本次事件暴露美國銀行業存在的風險
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表示,硅谷銀行關閉事件暴露美國銀行業存在的風險,間接影響不可低估。若不能及時有效解決,其影響范圍將不斷擴大,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美聯儲為抑制通脹持續激進加息,導致硅谷銀行持有的債券等金融資產價格不斷下跌,出現巨額賬面損失。硅谷銀行事件說明,美聯儲激進加息的后遺癥和對美國經濟的反噬作用正在逐步顯現,美聯儲應慎重考慮其未來政策的制定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