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28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今年以來,我國面臨著氣象條件相對不利和污染排放明顯增加的雙重壓力,空氣質量改善形勢較為嚴峻。
劉炳江介紹,2022年歲末至2023年年初,冀魯豫晉陜5省出現了一次長達11天的重污染天氣過程,是近年來罕見的情況。今年截至3月20日,全國PM2.5平均濃度同比上升6.7%,PM10平均濃度同比上升23.9%,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
今年一季度空氣質量形勢不容樂觀,原因主要在于排放和氣象兩方面。排放方面,經濟的全面恢復與產能置換新建的重大項目導致污染物排放增加,地方盲目上“兩高”項目和企業違法違規排污現象仍然存在;氣象方面,氣溫升高疊加其他不利氣象條件以及沙塵天氣使北京及周邊地區出現連續空氣污染過程。
“面對排放量的增加和不利氣象條件疊加的不利影響,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通過工程減排和向企業合規合法達標排放要減排量,這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方向。以更多確定性的減排量,來沖抵經濟發展帶來的排放量的不確定性和氣象不利條件的不確定性影響。”劉炳江說。
劉炳江指出,今年生態環境部將通過四項舉措進行大氣污染防治:統籌推進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進重污染天氣、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各項任務措施落地落細;持續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減排,因地制宜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穩妥推進重點區域平原地區散煤清零;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進一步提升PM2.5和臭氧污染預測預報能力水平;強化大氣污染防治監督執法,幫扶企業完善治污設施,推進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記者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