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斗三號第三十顆衛星乘著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從西昌發射場發射升空。這顆衛星是北斗三號衛星星座的最后一顆,這標志著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開通,中國北斗邁進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時代。
【資料圖】
北斗衛星發射
中國的導航系統,為何要起名為“北斗”?這背后有怎樣的歷史文化意蘊?
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繪制地圖時區分南北,就能夠利用日光和“北斗星”。
地球自轉軸向兩側無限延伸,其中一側的延長線,就從天空中北斗七星中天璇星與天樞星連線的五倍延長線上的北極星附近經過。四季輪回、斗轉星移,古人通過肉眼或專用測量工具“望筒”等,很早就發現了“北極星位置基本不變”的現象。
圖為AI繪制
戰國文獻《鹖冠子·環流》云:“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到了漢代《淮南子》中記載:“夫乘舟而惑者,不知東西,見斗極則寤矣”,說明了古人的日常中,“北斗”來指路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北斗象征著文明,代表著在茫茫無際,浩渺迷茫中的一種指引,為中國人指出一條寬廣的道路。
漢代人依據北斗七星繪制的軍事地圖
在漢晉時期的北斗信仰體系中,北斗還有鼓舞士氣,強軍強國的意蘊。《淮南子·天文訓》曰:“北斗所擊,不可與敵。”這是古代中國的軍事理想。
如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能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中國人再也不會迷路,中國古人的理想,又一次被實現了!
整理:焦子原
綜合:科技日報、人民日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