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心情不好?來顆糖吧!
糖的獲取貫穿人類發展史。你知道嗎?中國可是世界上最早種蔗和制糖的國家之一,據古書記載,兩千多年前中國已經出現了“柘”。
戰國時期《楚辭-招魂》中就記載了“柘漿”,據說為甘蔗汁。南北朝時期,陶弘景在《名醫別錄》描述了甘蔗種植區域、種蔗技術提高,“沙糖”這個名稱已經出現。唐代貞觀年間在揚州設坊制糖。砂糖的出現,標志著制糖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的糖品達幾十種之多;南宋時期,蔗糖已然成為中外互市主要輸出商品之一。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述了甘蔗種植技術和牛拉石轆榨蔗法、瓦溜法、土白糖制冰糖等各種手工制糖方法,成為現代制糖的基礎。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手工業制糖的一個輝煌時期,蔗糖產量大質量好,產糖除行銷國內,甚至還可以出口至東亞、歐洲、美洲等地。今天,我國依然是食糖生產和消費大國,食糖年總產量可達上千萬噸,消費超過1500萬噸。
小小糖粒不起眼,卻貫穿人類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對科學技術、生產關系、文化習俗、社會制度等的進步,以及中外文化交流都起過重要作用。
出? 品:中國糖業協會 光明網
監? 制:戰? 釗
策? 劃:宋雅娟
編? 導:武玥彤 張? 蕃
統? 籌:張?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