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你問我答 | 地震來了究竟該如何應對?|世界熱聞

      時間:2023-01-13 14:04:58       來源:蝌蚪五線譜

      中國地大物博

      同時也是地震頻發的國家

      我國的地震活動分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范圍廣、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

      幾乎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都發生過6級以上的地震

      不同的地震,有不同的應對方式。那么科學家們如何劃分地震的大小呢?他們一般通過震級和烈度兩個方面:

      01

      地震震級

      地震有強有弱,科學家用什么“尺子”來衡量地震的大小呢?用來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叫做震級。震級可以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它與震源釋放出的彈性波能量有關。地震越強,震級越大。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為以下幾類:

      ——弱震:震級小于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震級大于或等于3級、小于或等于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震級大于4.5級、小于6級。屬于可造成損壞或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

      ——強震:震級大于或等于6級。其中震級大于或等于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震級每相差一級,能量約相差30多倍。震級越大的地震,發生的次數越少;震級越小的地震,發生的次數越多。地球上的有感地震,僅占地震總數的1%;中強震、強震就更少了。02地震烈度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為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地震烈度。地震烈度與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區的土質條件等有關。

      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后,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所以,一次地震雖然只有一個震級,但它在不同的地區所造成的破壞卻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后,可以劃分出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這與一顆炸彈爆炸后,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藥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比是烈度。

      我國把地震烈度劃分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大體如下:

      ——小于三度:一般情況下人無感覺;

      ——三度:少數靜止的人有感覺;

      ——四~五度:睡覺的人會驚醒,門窗作響,吊燈搖晃;

      ——六度:人們倉皇出逃,房屋損壞;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裂縫;

      ——九~十度:房屋破壞或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一~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區地震烈度為八度,北京市多數地區地震烈度為六度,再遠到石家莊、太原等地的地震烈度就只有四至五度了。(來源:國家地震科學數據中心)

      地震來了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是不是真的如大家所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如果你也有這些疑問,那就讓我們來聽一聽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研究員賈群林在本期《你問我答》中是如何解答的吧。

      聽了賈主任的講解,是不是豁然開朗?地震發生時大家要第一時間做好自我防護,生命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今天得知識點你都學會了嗎?

      本期《你問我答》

      大家是不是學到了不少知識?

      如果想了解更多科學知識

      掃碼參與線上答題

      為科普“提素”助力

      標簽: 地震應急 地震活動 地震烈度 應對方式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