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沙見龍 攝
【資料圖】
中新網濟南2月6日電 (記者沙見龍)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化工、冶金、建材、紡織、食品等重點領域,山東將對2023年一季度新增工業產值超一定規模、增速達一定比例的前100名工業企業給予資金獎勵;并在此基礎上,對全年產值累計增速達一定標準、且新增納稅達一定規模的,分檔給予單戶累計最高2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獎勵,鼓勵和激發企業生產動力。
山東是中國工業大省,擁有41個工業大類,工業在全省經濟體系中占比近三分之一,是該省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主引擎”。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省“全面服務企業開工復產,加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關情況,記者現場獲上述消息。
圖為濰柴集團工匠技師檢修產品設備。(資料圖) 濰柴集團供圖
據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孔慶成介紹,一季度是全年的“風向標”,開好局、起好步,對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目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率已由春節期間的不足20%提升到98%,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為推動工業經濟“開門穩”,省工信廳推出包括激勵政策在內的多項針對性措施,具體實施細則正在研究制定,不久將推出實施。
在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王曉燕看來,工業是該省經濟發展的根基、優勢、潛力所在,產業布局決定發展方向,項目建設決定發展質量。下一步,該委將會同相關部門,修訂完善鋼鐵、石化產業規劃,打造世界級先進鋼鐵基地和高端石化產業集群;一體化推進新能源整車、動力電池、關鍵零部件產業發展,打造具備世界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完整鏈條;統籌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做大做強新能源裝備產業集群;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重點培育空天信息、磁懸浮等示范集群。
山東將堅持嚴控兩高、優化其他,有序推進“兩高”行業能效水平改造提升,力爭到2025年,達到國家能效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行業的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王曉燕表示,山東將堅持先立后破、統籌謀劃,深度調整用能結構,加快推進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核能等“九大能源工程”,為工業發展提供低碳、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圖為研發一線技術人員正在研討設計方案。(資料圖) 濰柴集團供圖
山東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李新運表示,規上工業外資企業是該省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2022年《山東統計年鑒》,2021年全省規上工業外資企業2711家,占規上工業企業的8.2%,貢獻了15.1%的營收、20.2%的利潤和16%的就業,為全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下一步,該廳將在全力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的基礎上,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有針對性引進一批牽引性強的工業外資大項目好項目。
“金融是要素保障的重要方面,對優化資源配置、暢通產業循環、助力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著積極促進作用。”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李坤道透露,截至2022年末,山東工業企業貸款余額2.2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957.59億元,同比多增565.19億元。下步,該局將著眼工業經濟發展最迫切的融資需求,力求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推動工業經濟與金融暢通循環。
據悉,山東將進一步強化“四進”督導服務,152支“四進”工作隊對全省3.4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行進廠督導服務全覆蓋;組織各市梳理2023年預計新增產值1億元以上的重點企業項目清單,建立新增長點工作臺賬,全年跟進服務。同時,強化園區激勵考核,在全省139個經濟開發區、20個高新區和84個化工園區實施工業類開發區(園區)高質量發展行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