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市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強化黨建引領與人才賦能相結合,主動將人才引進的服務窗口搬到企業一線,切實把企業家當自家人,把企業事當自家事,為企業拴心留人、厚植人才基礎營造良好氛圍,為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積蓄動能。
(資料圖)
“我從一個剛步入社會的‘萌新’,成長為可以獨立做項目的專業技術人員,離不開公司的系統化培訓,以及松江區為青年人才提供的良好工作和居住環境。”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研發工程師喬玉潔正在公司醫藥研究開發中心的實驗室里不停忙碌。5年前,她從東華大學材料學院研究生畢業后,便成為了昊海生科的一員。
“這5年,松江對人才的錄用培育獎勵、租房補貼、人才公寓等,我都享受到了,我能感受到松江對人才的重視,以及處處為人才著想的用心。”喬玉潔說,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推動企業發展,企業發展越好,越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隨著松江人才集聚新高地建設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在松就讀的優秀大學生選擇留下來。今年,又有4名東華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加入昊海生科研發團隊,成為喬玉潔的新同事。東華大學學生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嚴軍表示,最近5年選擇留在松江就業的畢業生比例逐年提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松江大學城已有639名畢業生在松江就業,同比增長17.46%。
除了“留下來”,還有更多優秀畢業生“走進來”。以松江今年儲備人才招錄為例,計劃招錄40人,報名人數達近5000人,其中9成以上來自“985”“211”和“雙一流”高校,近300人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還有140余人是海外留學人才。
“我在松江大學城讀研,在松江度過了3年美好時光,畢業后又順利留在這邊工作,半年多來生活工作都非常開心。如今還有望直接落戶上海,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來自安徽的蔣家鵬2021年從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專業研究生畢業后,進入位于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園區的上海諾雅克電氣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結構工程師。
畢業后留在松江工作是蔣家鵬的第一選擇,而能落戶上海也是他擇業時考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入職后,公司為蔣家鵬申請了人才租房補貼、錄用獎勵、生活補貼等,他對現在的工作生活非常滿意。
2010年,劉城林從江西吉安來到松江,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開啟美好的校園時光;大四那年,在上海博陽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習,為之后的事業埋下伏筆;工作后,緊跟公司的發展腳步,在專業領域不斷鉆研并取得優異成績……十二載光陰似箭,如今已成為博陽公司研發經理的劉城林,早已把松江當成了第二故鄉。在這里,他收獲了學業和知識,更收獲了事業和成長。
“剛來時,全公司只有11名員工。這些年,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的帶動下,公司發展越來越好,我們的團隊越來越壯大。”回想入職初的時光,劉城林記憶猶新,“公司同事就像是一家人,一起為共同的目標努力奮斗。”從一名職場“小白”,成長為研發經理,在博陽公司的這些年,劉城林刻苦鉆研技術,帶領團隊研究課題,創新產品。為了把太陽能光伏組件和太陽能集熱器集中在一起,他與團隊常常頂著高溫,在戶外采集數據,加班加點分析研究,最終研發出了集發電、熱水為一體的PVT光電光熱板,研發取得突破性成果。
“從農村出來,想憑借自己的努力留在上海這個大城市,松江是我們這些‘滬漂’夢開始的地方。”劉城林坦言,正是松江優質的營商環境和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讓他們這些追夢青年可以在新能源領域安心研發設計。“松江經開區、松江區經委、松江區科委等政府部門經常上門解讀宣講政策,松江區人才中心也常常為大家講解人才相關政策,公司像我一樣的‘80后’‘90后’都陸陸續續享受到了這些政策,不僅拎包入住了設施齊全的人才公寓,還享受了真金白銀的住房補貼。”劉城林說。
為企搭臺引才的同時,松江的產業幫扶政策也助企攀登。在政策助力下,博陽公司迅速發展,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榮譽,新建的北斗時空(上海)大數據融合應用產業基地也即將投入使用。在這個過程中,劉城林也跟著公司一起成長、進步,一步一個腳印,實現成才立業的目標。
來自甘肅的上海博陽新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總經理張昀,2013年從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畢業后,選擇留在了松江。從跑工地到成長為公司的高層,10年間,張昀見證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從無到有,從秉持新發展理念的基層生動實踐上升為國家戰略重要平臺,他個人也連續兩年獲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的優秀人才稱號。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高質量發展和松江越來越利好的人才政策,每年都會吸引優秀大學畢業生進入博陽新能團隊。”張昀對松江的人才環境有著切身的感受。2018年,松江推出首個G60人才公寓茸城新業苑,張昀成為首批住戶,同時享受了人才租房補貼。如今,張昀落了戶,在松江買了房。目前,他正在申請人才購房補貼。
“對我們這些新松江人來說,松江是個干事創業的好地方,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回報這片熱土。”張昀表示,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對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高度重視的大背景下,博陽新能將加緊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持續通過科技創新,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截至2022年12月,松江經開區內高新技術企業245家,國家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99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技術中心和研發中心數量92個(跨國地區總部5家、市區技術中心66、研發中心21家),院士專家工作站12個,集聚重點人才730位,8家企業獲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突出貢獻人才團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