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云音樂(09899.HK)公布了自獨立上市以來的首份半年報。
8月18日晚,云音樂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2年中期財務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3.8%,至42.59億元;經調整后凈虧損為2.17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減少虧損59.3%。然而,公司股價從去年12月上市之初的約200港元/股,下跌至如今(8月18日收盤)的70.5港元/股。
與此同時,公司毛利率從2021年上半年的-0.4%,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2.6%。公司表示,為了支持毛利率增長,公司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同時進行有效的版權成本優化措施。
對于毛利率改善以及未來業務的展望,“第一、首先希望平臺可以通過產品和內容來吸引中國音樂愛好者;第二、公司可以擁有更廣泛的收入來源,除了廣告、會員費,還希望有其他增值服務的業務收入。”在網易云音樂隨后舉行的首次財報電話會議上,網易云音樂高管表示,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獨立音樂人在平臺賺到錢。
業績的增長主要歸功于用戶付費率的提升。今年上半年,云音樂的付費率為20.7%,相較于去年同期提高6.5個百分點。
用戶之所以愿意付費,從而讓平臺商業化能力增強,主要是基于高質量且年輕的用戶社區,以及在內容和功能方面持續的推陳出新。
在內容建設上,今年上半年,網易云音樂接連拿下了福茂唱片、SM娛樂、時代峰峻、YG娛樂等公司版權,在內容布局方面更加完善;同時,公司針對原創音樂,平臺重點扶持幕后音樂創作者,深入音樂產業上下游,以期全方位加固平臺原創音樂優勢。
截至2022年6月底,網易云音樂的內容庫包含超過1.06億首音樂曲目,包括來自知名廠牌、獨立音樂人的音樂及自制內容。
“當前版權費用支出與過去相比更加趨于合理,在獨家版權時代,不合理的版權費用導致蝦米等同行關閉。”網易云音樂高管表示,在政府和行業共同努力下,版權回歸到了非獨家的狀態,這樣做使得版權費用下降,以及音樂平臺內容的數量擴大。
自音樂平臺不再握有獨家版權后,疊加來自短視頻平臺的競爭壓力,競爭愈發“內卷”。
今年4月,網易云音樂在其官方公眾號宣布,已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NYSE)針對其的部分不正當競爭行為正式提起訴訟。
“表面上看是兩大音樂平臺的恩怨,實際上是音樂行業長期以來的亂象。網易云音樂提到的洗歌等侵犯著作權的現象,在行業內一直普遍存在,市面上有很多專門的洗歌公司。”音樂先聲創始人范志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侵犯著作權的違法行為,最有效的還是從政策層面去推動,根本上杜絕“洗歌”現象,保障創作者的合法權益。
除了在內容生態方面的持續競爭外,網易云音樂也在拓展其他業務領域,例如今年上半年推出了音樂交友平臺MUS,并在播客、有聲書業務及在線音樂直播方面投入頗大。
在社交娛樂板塊,今年6月底,網易云音樂的社交娛樂服務月付費用戶數為120萬人,相較于上年同期的49.6萬人增加明顯。對于快速增長的原因,網易云音樂稱,公司提供的一些音樂衍生的社交娛樂產品及服務,為用戶提供了個性化和卓越的在線社交網絡體驗。
隨著MUS這樣從音樂出發的社交產品逐步投入市場,或許在線音樂平臺未來的競爭將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