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光明網訊食品安全和營養關系到每個家庭、每個人的健康,居民營養狀況也是反映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群健康素質的重要指標。6月27日,國家衛健委召開“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工作進展與成效。
“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司長劉金峰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全面打造最嚴謹標準體系,讓吃得放心有章可依;著力強化風險監測評估能力,及時預警維護健康;主動踐行大食物觀,助力“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提升。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秉持標準嚴謹實用,監測靈敏高效,評估科學權威,營養惠民便民原則,努力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飲食安全與身體健康。
劉金峰表示,合理膳食行動實施3年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17個成員部門齊心協力,組織實施國民營養計劃和合理膳食行動,國民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
一是加強政策標準引導。發布67項營養健康標準,組織修訂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制定發布嬰幼兒配方食品系列食品安全標準,引領和促進食品產業營養化轉型,讓群眾看得懂標簽,會選食品。
二是改善專業服務。建設區域性營養創新平臺,結合各地優勢和產業格局,支持研發營養健康產品。建設營養健康餐廳、營養健康食堂、營養健康學校和臨床營養科室,培育營養專業人才,提供營養專業服務。
三是普及營養知識。組織編寫國民營養科普叢書,每年舉辦全民營養周和中國學生營養日主題活動,開展對母嬰、兒童、老年人、職業人群、慢性病患者等營養膳食指導,采用多種途徑對群眾關心、健康相關的營養問題給予解疑釋惑,提升營養健康知識可及性。
據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持續改善,城鄉差異逐步縮小。2020年我國18-44歲居民身高分別為男性169.7厘米、女性158.0厘米,比2015年分別增加1.2厘米、0.8厘米。農村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由2015年的11.3%下降至5.8%。人均每日烹調用鹽9.3克,比2015年下降1.2克。定期測量體重、血壓、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標的人群比例顯著增加。
劉金峰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將進一步夯實營養科學基礎,鼓勵科研創新,探索防控肥胖、兒童營養失衡等干預新模式,推出針對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不同季節的食養套餐,加強合理膳食指導。(記者 武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