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廣東省醫療保障局發布了《廣東省定點三級醫療機構醫保醫藥服務評價報告(2021)》,對全省三級醫保定點綜合和中醫醫療機構的醫藥服務進行評價、排名、發布,在國內尚屬首次,評價結果或與醫保支付政策相掛鉤,以推動定點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對提高廣東省醫療保障水平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此評價的范圍是除軍隊醫院、專科醫院等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外的全省137家三級定點綜合醫療機構和45家三級定點中醫醫療機構。
評價報告全面呈現定點醫療機構醫保醫藥服務現狀和醫保基金戰略性購買情況,并對定點三級醫療機構醫保醫藥服務總分、政策規范、醫保質量、醫藥服務、醫保運營、持續發展、病例組合指數(CMI)、醫保能力指數8個維度進行排名。
評價報告中,廣東省定點三級綜合醫療機構評價總分排名靠前的醫療機構主要集中在廣州及周邊城市。排名前10的醫療機構中,廣州市有6所、深圳市有2所,梅州市和佛山市各1所。排名前30的醫療機構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區。排名前50的醫療機構仍未覆蓋廣東省各地市,其中15家醫療機構集中于廣州市,河源市、汕尾市、潮州市、湛江市無醫療機構上榜。可以看出廣東省定點三級綜合醫療機構的醫保醫藥服務發展存在不均衡現象。
評價報告還對50個三級指標進行深度剖析,并提出政策建議。這些指標中包括醫療機構國家集采帶量采購完成率達標、醫保目錄藥品的占比、參保人年次均住院費用增長率、門診患者檢驗檢查費用占比、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等。以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為例,評價報告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各級醫療機構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總體控制情況欠佳,其中市級醫院和縣區級醫院(三級)控制較差。
50個三級指標中還包括腦梗死、動脈硬化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髖關節置換術、剖宮產在內的幾個單病種指標。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處處長韓惠東解釋,這幾個病種是有代表性的,可以反映出醫療機構醫保基金管理的精細化水平、物耗水平、收費水平。
據了解,當前,國內在醫保醫藥服務管理上,還缺乏科學完備的量化評價體系,本次評價技術方案和分析結果將對全國其他地區起到示范引領效應。
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學介紹說,下一步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將建立醫保醫藥服務評價常態化機制,不斷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實行年度評價,每年發布評價報告,在省級開展三級定點綜合和中醫醫療機構評價基礎上,還將開展專科醫療機構評價,并指導各地開展二級定點醫療機構評價工作。并將充分利用好醫藥服務評價結果,探索評價結果與醫保支付掛鉤,這樣就提高定點醫療機構參與評價的積極性,推動全省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