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微速訊:架在路旁的地雷,是如何“腰斬”坦克的?

      時間:2022-07-01 05:39:36       來源: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出? 品:科普中國

      作? 者:蘭順正


      【資料圖】

      策? 劃:宋雅娟

      監? 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在連日的俄烏沖突中,俄軍從烏克蘭軍隊手中繳獲了多枚德國PARM反坦克側甲雷,這也使得此類武器引發了各界的關注。

      “旁敲側擊”的側甲雷

      反坦克側甲雷也稱“路旁地雷”,顧名思義,就是設置在道路的一側或者在固定方向攔擊坦克,并從側面攻擊其側甲的地雷。由于它在一定距離能夠主動攻擊坦克,因此可用于登陸渡河場地、城鎮街道等不便于埋設地雷的區域封鎖,以阻炸敵坦克、裝甲車輛或其它機動車輛,遲滯敵坦克、裝甲車輛的行動,為己方其它反坦克武器創造有利戰機。

      第一代反坦克側甲雷起源于二戰,當時埋設地雷不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爆炸能量相當一部分被土壤吸收,爆炸破壞力不足。面對這種情況,各國開始探討采取投擲彈或火箭自動發射地雷的可能性,最后研制出了絆線裝置控制火箭彈的就便器材,利用其聚能裝藥的金屬射流擊毀敵坦克。

      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自鍛破片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新一代反坦克側甲雷得到了迅速發展,而PARM反坦克側甲雷則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PARM反坦克側甲雷是當時西德MBB公司開發的產品,原本是準備用來對付可能出現的蘇軍鋼鐵洪流,它可以看作是一個固定在三角架上、能夠自動發射的小型反坦克火箭彈(三腳架允許雷頭通過360度轉動,上下俯仰度90°~-45°),地雷通過手動布設,布設后五分鐘解除保險進入待機狀態。

      PARM反坦克側甲雷

      早期的PARM 1主要是依靠一根40米長的特殊光纜來引爆的,在作戰中光纜有一段可以淺埋在道路上,當敵方坦克或者車輛壓過光纜時,會造成這種特殊光纜受擠壓或者斷裂,此時它就會產生一個電信號給火箭彈的擊發機,從而點燃發射藥將火箭彈推出去,以120米/秒的速度飛向目標側面。PARM 1火箭彈的戰斗部重量是1.4公斤左右,內部采用空心裝藥結構,頭部有炸高桿,破甲威力在600毫米左右,相比于普通反坦克地雷能對坦克產生更為有效的殺傷。而除了壓發引爆外,PARM還可以遙控引爆,但這種方式往往會讓遙控者自己也身處險境,所以使用的不多。

      “耳聰目明”的側甲雷

      然而,由于此類雷引信采用的絆線擊發或電纜感應式傳感裝置,仍需通過路面敷設,使用起來比較繁瑣,尤其是雷場穩定性差,易遭敵火力破壞,因此各國又開發了更為先進的反坦克側甲雷,這些地雷采用新型傳感器,與過去側甲雷采用的絆線式或電纜式傳感器相比,不僅設置方便,而且穩定性強,更難以發現,更難以排除,并更能適應戰場瞬息萬變的形勢。如美國的XM84地雷就利用雷達原理探測移動的目標,只要將地雷朝預定目標瞄淮,然后打開保險即可,整個戰斗淮備時間為2分鐘。

      PARM反坦克側甲雷

      而后期改進的PARM 2反坦克雷也在擊發方式上進行了創新,改用了麥克風和紅外傳感器配合引爆。作戰中,當麥克風接收到車輛或者坦克發動機的噪音后就會激活紅外傳感器,一旦車輛經過PARM 2的前方,紅外傳感器就會擊發小型火箭彈攻擊坦克或者車輛側面。改用紅外傳感器后,地雷放置的距離可以40米進一步拉遠到60米,變得更加隱蔽。另外,PARM 2火箭彈的破甲威力也提升到了750毫米,并采用了串聯破甲戰斗部,能夠對付爆炸反應裝甲。

      軍事小詞典

      炸高桿:用于控制金屬射流匯聚距離的裝置,當桿的頂端碰觸坦克的外表時,主裝藥立即爆炸以獲得一個最佳的炸高和最強的穿甲射流,有些炸高桿頂部還額外設立一個第一波炸藥,用來引爆現代坦克外掛的爆炸反應裝甲。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