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8月3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與湛江灣實驗室、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廣東湛江簽署“三萬方半潛桁架式深遠海養殖平臺研制合作協議”,三方將聯合開展深遠海養殖平臺的研發設計、建造和示范運行,并開展系列科研實驗。
據介紹,目前深遠海養殖平臺一方面朝高端漁旅結合方向發展,一方面朝輕量經濟型方向發展。為滿足漁業企業對海工型低成本養殖平臺的迫切需要,廣州能源所成功開發了多款經濟型半潛桁架式養殖平臺,既能保障平臺的抗風浪能力、養殖作業的便利性,又能減少用材量、降低成本,是一種可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技術形式。
此次開工建設的“海威2號”,長86米、寬32米、高16.5米,有效養殖水體3萬立方米以上,實現100%清潔能源供給,使用壽命20年以上,并配備了自動投餌、工作吊機、海水淡化機、污水處理器、漁場監控等現代化生產生活設備。該網箱將投放湛江海域開展漁業養殖示范。
早在今年4月,湛江首個機械化、智能化深遠海養殖平臺“海威1號”正式啟用,代表著本地海水養殖產業結構升級的開始。相比“海威1號”,“海威2號”采用智能化養殖生產設備,可實現無人值守、實時遠程監控。平臺配置壓載系統,可實現平臺快速上浮或下沉,錨泊系統適應水深15米至100米,可抵御強臺風。(朱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