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都數字文創領域營業收入高達164億元、移動互聯網用戶IP數約2425萬、天府市民云APP注冊用戶量突破1100萬……2016年至今,《成都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已連續發布6版,見證和記載了成都互聯網行業成長歷程和發展脈絡,而在近期發布的《2021年成都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我們同樣看到了許多令人欣喜的數據。
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成都作為四川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的核心區域,在互聯網基礎設施、互聯網產業、互聯網行業應用等方面具備較好基礎。那么根據《報告》,去年以來成都市數字經濟發展勢頭是否依舊強勁?互聯網產業營收增長與投融資情況如何?成都男性網民和女性網民大數據用戶畫像有何區別?智慧蓉城建設又為城市治理帶來了哪些新賦能?
亮點一:關鍵詞·異軍突起
投融資數字文創行業獨占39起
營業收入高達164億元
2021年3月3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極米科技董事長鐘波起手鳴鑼,這家來自成都的企業正式在科創板上市。極米科技的上市并非孤證,它上市的背后,成都是另一個“贏家”。
十數年來,為培育互聯網科技企業,成都可謂“費盡心機”。“出錢”開發融資產品、減免房租、資金補助,也“出力”組織企業與高校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投資機構等進行對接。2021年,包括極米科技在內的科創板“成都軍團”已經有16家,在同類城市中名列前茅。
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生產力,互聯網產業在成都發展得如何?
《報告》顯示,成都規模以上互聯網相關企業實現營收2151.6億元。從整體上看,成都互聯網企業總數量仍保持在3000余家的規模。互聯網產業已然成為成都在城市競爭中的一大優勢。
那么,與同為互聯網重鎮的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成都的互聯網產業有何不同?在地理位置和產業基礎并不占優勢的前提下,成都靠什么“逆風翻盤”?《報告》說:數字文創。
2015年10月28日,對于成都互聯網界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成都造”的現象級國民游戲《王者榮耀》正式上線了,就此成都的數字文創之路開始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逐漸嶄露頭角。
《王者榮耀》的成功并非偶然,早在2005年,成都就出臺了《成都市數字娛樂產業發展規劃文本(2005-2014)》,將數字娛樂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今年1月,《成都市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放眼數字產業千億集群。一個月后,又發布了《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創名城建設規劃》,繼續細化數字文創產業規劃。
《報告》顯示,在2021年成都互聯網行業發生投融資125起,數字文創行業獨占39起。其中,專注于數字文創的新潮傳媒獲得融資高達4億美元。同時,成都市數字文創領域營業收入高達164億元,超過10億元營業收入的企業共8家;全市規模以上數字文創企業195家。
成都市互聯網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正剛認為,成都在文創技術領域的步步深耕,從積累到爆發,數字文創產業在去年的“異軍突起”并不令人詫異。
亮點二:關鍵詞·城市基因
移動互聯網用戶IP數約2425萬
1574萬人用高德地圖游玩各地
成都男性喜歡用華為、愛逛汽車頁面、隨時關心全球大小事,沒事還會跑個“滴滴”賺外快。成都女性經常自拍、愛修圖、熱衷在愛奇藝上追劇,還喜歡學英語自我提升……
以上描述是《報告》基于大數據樣本繪制的成都男性和成都女性的畫像。
《報告》顯示,成都2021年移動互聯網用戶IP數約2425萬。在這其中,24-40歲青年網民約1429萬人、占比58.9%,40歲以下的網民比例則超過80%。千萬級數據的背后,反映的不僅是成都互聯網產業的進步,更是人才吸引力和城市能級的躍升。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成都市的常住人口已近2100萬,成為“超大城市”。10年間,成都人口增長約582萬人之多,這一結果來自于成都“筑巢引鳳”。
此次發布的《報告》,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活力與機遇的大都市,也還原了成都休閑安逸的“城市基因”,一個快慢相宜的現代成都。
愛看短視頻、消費意愿高、熱衷于自駕出行、喜歡玩手游……《報告》顯示,在成都,月均有1829萬人用淘寶網絡購物、1574萬人用高德地圖游玩各地、1531萬人愛看短視頻、301萬人遨游“王者峽谷”。這些數據,無一不反映了成都人在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也正呼應了成都近年來在自駕、手游、短視頻等新興消費領域的超高熱度。
亮點三:關鍵詞·數字政務
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99%可網上申請
天府市民云累計服務超4.6億人次
通過大數據實時統計,分析每個便民核酸點的情況,再依據點位情況統一調度。“智慧蓉城”框架下的“蓉疫控”小程序下,成都疫情期間核酸點位情況一目了然。超大城市將防疫工作智能化,大大提升了效率。
打開手機上的“天府市民云”,家住成華區的毛女士通過身份驗證,很快就完成了不動產信息登記。在以前,她需要穿越整個城區,到不動產登記中心的柜臺上才能完成這一切。
近年來,成都正變得越來越聰明,市民辦事也越來越方便。這一切改變,與“智慧蓉城”建設緊密相關。此次《報告》的發布,向人們展現了一個逐漸邁向智能化的“未來成都”。
作為成都市全面推進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決策,“智慧蓉城”是成都提升敏捷科學治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天府蓉易辦”“天府蓉易享”“天府市民云”等服務品牌相繼建立。《報告》指出:目前成都已對接聯通各地各部門267個信息系統,推進全市1277個政務系統上云,累計開放“天府市民云”數據1.25億余條。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面,全市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99%可網上申請、99%最多跑一次。”不難看出,智慧化的城市管理已成為成都城市治理的常態,也是成都大力發展“數字政務”的具體體現。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就指出:數字技術對于政府治理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提升,也是政府解決社會治理問題,解決社會治理難點痛點的重要途徑。
從《報告》來看,“智慧蓉城”的建設已經初具成效。“天府市民云APP注冊用戶量突破1100萬,累計服務超4.6億人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成都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為疫情的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貢獻了力量。”
未來,我們將居住在一個什么樣的城市?《成都市“十四五”信息化規劃》《成都市“十四五”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規劃》《成都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相關規劃告訴了我們答案:一個先進、創新、高效的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