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當前速訊:【聚焦俄烏沖突】降維打擊烏軍防空系統,蘇-57究竟有何特長?

      時間:2022-08-19 09:50:51       來源:光明網-科普中國

      在俄烏戰場,隨著戰爭進程不斷推進,雙方“壓箱底”的裝備也悉數登場,如“終結者”“匕首”等尖端武器被投入戰場,其中令俄軍引以為傲的王牌戰機蘇-57更是大放異彩,基輔一戰中,蘇-57無視烏軍防空網,精確打擊了烏軍的軍火庫,上演了一波“降維打擊”。這既是“大秀肌肉”震懾對手,也是實戰練兵檢驗蘇-57作為空中作戰平臺的實際作戰能力。那么蘇-57性能究竟如何?


      (資料圖片)

      圖注:蘇-57戰機

      動力系統

      目前交付俄軍使用的蘇-57戰斗機配備的是土星公司生產的AL-41F1-117S發動機,即著名的“117產品”。該型發動機是一種帶加力燃燒室的航空渦噴雙涵道推力矢量發動機,它增大了進氣道直徑、改進了燃燒室、采用了新型的全數字發動機控制系統,最大推力為2×107千牛,加力推力2×167千牛??紤]戰機重量,發動機推重比超過10。再依靠矢量推力技術,蘇-57可于300-400米內實現短距起飛。不過“117產品”相比較美國F-22戰斗機的“F119”發動機優勢不明顯,雙方性能不相伯仲。

      航電系統

      航電系統的落后一直是俄制飛機的“軟肋”,為追趕并超越美國,蘇-57配備了季赫米洛夫研究所設計的N036“松鼠”有源相控陣雷達,在性能上優于美國的AN/APG-77。該雷達有五套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天線,系統與兩臺機載電腦相結合,能發現400千米以外的目標,同時跟蹤30個空中目標并向其中8個發動攻擊。此外,蘇-57上集成了獨一無二的主動和被動雷達和光學定位系統,實現了“智能蒙皮”功能。還使用了SH121雷達系統,當中包括了三部X波段雷達,分別置于正前方及左右兩側。機翼另有L波段雷達,以應付對X波段有低RCS的偵測目標,如隱形戰斗機。除先進的雷達系統外,還裝備了新型無線電偵察和對抗系統,可以在不打開雷達、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下,發現敵人并實施干擾。蘇-57的電子戰系統和對紅外制導彈頭的抑制系統能更好地保護其不被防空系統發現,尤其是美軍的雷達系統。蘇-57還整合了IRST(光學/紅外線搜索與追蹤系統),飛行員對飛機的指揮控制也完全實現了數字化,所有信息都顯示在座艙內彩色液晶大屏幕上。

      圖注:蘇-57戰機

      隱身性能和武器系統

      之所以將兩者結合起來看,主要原因是對于現代戰機來說,武器掛載點過多會嚴重影響隱身性能。蘇-57是俄制首款內置彈倉的戰斗機型,配備有四個武器艙。機身設置兩個主武器彈倉,可用于運輸和投擲較大的航空殺傷性武器,如中、遠距空空導彈和大口徑航空彈藥等;在飛機中翼的邊緣有兩個較小的武器艙,只能容納一枚有限尺寸的導彈;機翼及機身有多個可拆卸外掛點,可以增加攜帶彈藥基數,但與此同時將犧牲隱身性能。據開源情報稱,蘇-57最大戰斗載荷可達14-16噸,具備俄制現有武器系統及未來先進型號的掛載能力。此外,蘇-57還內置9A1-407型30毫米自動炮,安裝在右翼突出部分,彈藥基數為150發。可以說,蘇-57的武器系統足夠支撐它遂行空中、空地以及對水上目標打擊等多元化任務。而且通過改造機身結構、優化進氣道布局以及運用新材料技術解決機體空隙,蘇-57的雷達反射面積(RCS)大大降低,據稱可達0.1平方米。由于先進戰機的有效反射面積真實數據絕對保密,報道宣稱的數字可能與真實信息出入很大,但有關專家學者通過評估認為,蘇-57的反射面積介于F-22和F-35之間。

      五代戰機的未來

      不得不說,就目前蘇-57的性能參數,均能與F-35、F-22一較高下,甚至有的性能還略勝一籌。然而,未來空戰場的較量,也在悄然變化。

      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交織融合,未來戰爭正逐漸向智能化形態轉變。以美國為代表的空中軍事力量強國,為了能率先搶占未來戰場的制高點,正在加速推進軍事智能化建設。隨著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第三次抵消戰略”的提出,美軍在空中力量建設上提出“無人僚機”計劃,與此同時,俄羅斯為應對美國技術優勢,已經針對性的加快無人智能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據有關報道稱,2021年6月,一架蘇-57戰斗機指揮4架“獵人”(Okhotnik)無人機進行有人——無人編隊作戰,其實質是依托蘇-57強大的機載計算機(又被稱為 “電子副駕駛”)與無人機上的人工智能內核進行信息交換來達到完成特定的任務。未來的蘇-57不僅僅是戰斗機,更多的是作為空中指揮與控制平臺使用,能夠通過搭載不同的機載模塊,與有人、無人戰機執行編隊作戰,以往的依靠單機優秀性能的空中格斗雖然不會消失也必然不會消失,但更多的是被“有人-無人機群”所取代。

      專家簡介:翁宗波,軍事裝備科普專家,主要從事國內外高科技裝備、各兵種主戰裝備、聯合作戰戰略戰術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兵器》雜志等軍事類報刊雜志發表文章200余篇,個人榮立三等功1次。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作者:翁宗波

      策劃:金赫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標簽: 蘇-57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