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第八屆全球深商大會暨光明科學城大會論壇圍繞“數字經濟”“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主題展開,來自各個領域的學者、企業家暢聊科技賦能產業,拆解產研創新趨勢。
數字化轉型已成大勢所趨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數字化轉型已成大勢所趨。
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執行主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于非認為,數字產業化是以數字產業作為原始產業做大做強,產業數字化就是傳播經濟向數字化進行轉型。
“數字經濟有多種形式,包括數據經濟、服務經濟、長尾經濟、共享經濟等。數字經濟涵蓋的主要技術,包括AI、區塊鏈、云計算、數據等。還加入了新的技術,比如移動互聯、互聯網IOT,全球迎來了嶄新的數字時代。”于非表示,人工智能如果和傳統工業相結合,將能夠產生新的火花。“我們想把光明實驗室打造成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全鏈條的平臺、產學研合作平臺、人才平臺、將來的成果轉化平臺。”
三諾集團董事長兼CEO劉志雄以圍棋中的三個詞“俗手、本手、妙手”為切入點進行主題演講。“大規模生產、為大品牌代工是我認為的本手,妙手是以技術設計創新為驅動,以場景化、個性化定制為抓手,構建生產新方式。中國的出路就是要盡可能減少俗手,夯實本手,精進妙手。”
制造業代表未來的發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國制造只有推進先進制造業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結合,才能夠推動數字化的轉型發展。“建立燈塔工廠,走出中國新型的制造道路;同時,中國的制造業一定要自我升級、順應形勢,這樣才能胸懷全局,形成從本手到妙手的轉移。”劉志雄說。
“我們對未來的信息產業發展充滿了信心。經過20多年努力,順絡已經成為國內最大、全球第三的電子電感生產企業。承擔過國家首批工業轉型升級強基工程,是國家第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2021年被認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深圳順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金鈺以公司發展為例,闡明了工匠精神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回顧公司的發展歷程,袁金鈺認為,促使順絡電子發展的主要有以下因素:聚焦賽道、良好的激勵、高遠的規劃、執著的創新、嚴苛的品質、規范的管理、團結的隊伍以及十足的誠信。“在這些因素當中,專注于主航道上執著創新,做精、求強、變大,這就是順絡的工匠精神。”
人類健康是永恒的話題
深圳灣實驗室百瑞創新中心主任賀耘分享了深圳灣實驗室關于藥物遞送的相關工作。賀耘介紹,深圳灣實驗室主要聚焦生物醫藥。一部分是做基礎研究源頭創新,另一部分是成果轉化。“我們有非常高大上的科研平臺,和世界上眾多一流實驗室都有合作。”
他表示,在藥物研發過程當中,很大一個難點就是怎樣讓藥物具有很好的屬性。比如,如何把不能口服的藥物變成口服,是行業內一直努力克服的瓶頸。“我相信,在新藥研發中,我們的技術會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具有更加廣泛的意義。”
深圳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合伙人陳瑋表示,人類健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醫療賽道也是投資機構非常關注的。他認為,醫藥企業創新的核心在于:第一是要走難走的路,要具有世界水準的眼光;第二是要做原創式的創新,走少有人走的路;第三是做有積累的事,一定要有足夠的研發投入和足夠優秀的醫療團隊。
未來應該關注哪些細分領域?陳瑋認為,投資機構更為關注的是能產生大的市值和回報的產業。第一是細胞治療,第二是基因治療,還有前沿科技、人工智能、手術機器人等,把人工智能技術和醫療結合起來,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機會。“對我們投資人來說,會從更深的邏輯去看到創新,單一創新是有周期的,持續創新才能穿越周期。只要我們堅持創新,堅持科技自主,做投資和創業都有機會。”
人工智能領域將迎來更多機會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杜蘭說,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處于世界領先的位置,我們為此自豪;但與此同時,我們在科技研發的質量上還有提升的空間。
她表示,在科技和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有四個矛盾要去解決:
第一,要深耕科學發現來解決堅持核心源頭創新和只做短期淺層應用的矛盾。“每個技術從產生到應用至少需要5-10年時間。大家需要的不僅僅是熱愛,還有堅守。”
第二,抓好技術應用,解決產學研用難以融合發展的矛盾。
第三,助力產業發展,解決創新創業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
第四,夯實人才支撐,解決機制單一化與產業人才多元化之間的矛盾。
深圳氫藍時代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曹桂軍說,氫藍時代在氫能方面做的努力,迎合了國家能源轉型的大勢。
“從中國能源使用可以看出,能源消耗大部分依然以原煤為主。但是我們欣喜地看到,在能源消耗比例中,新能源比例也在逐步擴大。”曹桂軍說,深圳近兩年出臺了一系列對于氫能的支持政策。未來,在深圳區域內,將形成千億產業。
元宇宙是硬核技術的戰場
在主題演講的壓軸環節,莫干山研究院學術委員會聯席主任朱嘉明深刻闡述了元宇宙背后的科技競爭。
朱嘉明認為,元宇宙是一種軟硬技術集合的集群。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虛擬世界,或者數字孿生世界,而是對現實物理世界的一種簡單的映射。“元宇宙勢必是一種多維度的產業形態,元宇宙具有沖擊力,它創造了一種超越時空的經濟平臺。元宇宙還代表了一種顛覆傳統企業的新型經濟組織,代表著一種基于道德原則的社群或者社區。”
他表示,元宇宙是半個世紀以來科技革命的必然結果。“推動元宇宙走到今天,主要是計算機科學發展,互聯網科學發展,信息科學發展,大數據科學發展相互碰撞組合的結果。”
朱嘉明說,元宇宙的發展引發了科技組合革命,第一就是人工智能,第二是量子技術,第三是硬件和軟件的融合,第四是Web3.0。“元宇宙是一個高科技的賽道,是一個硬技術的戰場。”(劉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