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7月6日,由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河北省藥學會、河北省醫藥行業協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絡病專業委員會等聯合主辦的“守正創新向未來?中醫絡病研究與創新成果轉化高峰論壇”盛大舉行。張伯禮、叢斌、張運、楊寶峰、于金明、田金洲、吳以嶺等兩院院士,國醫大師李佃貴,以及來自全國的中醫藥界知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齊聚一堂,圍繞絡病理論傳承、創新、轉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開展深入交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詹鵬,河北省藥學會理事長、河北醫藥行業協會黨支部書記劉驍悍等發表重要講話,紛紛表示中醫絡病理論研究與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
張伯禮院士在會上致辭
張伯禮院士致辭時指出,絡病理論是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典范。吳以嶺院士所系統構建的絡病理論體系,明確了診斷標準、適用范圍以及現代生物學機制,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研制了通心絡、參松養心、芪藶強心、連花清瘟等通絡藥物,同時進行了一系列嚴格的循證醫學評價,在臨床重大疾病防治中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此次中醫絡病研究與創新成果轉化高峰論壇的舉行,對如何更好地將絡病理論應用于重大疾病防治,以此服務廣大群眾具有重要意義。
院士沙龍環節,各位院士就中醫絡病研究與創新成果轉化展開交流
絡病學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典型代表之一
中醫絡病理論是吳以嶺院士從20世紀70年代即開始系統性研究的學術課題,通過40余年的砥礪創新,他終于將“絡病”這一在中華民族醫學史上綿延了近三千年的散落記載,整理、歸納、提煉成為絡脈清晰、內容豐富,對治療難治性疾病具有指導價值的“絡病證治”體系,建立起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發癥、腫瘤、流感等古人稱為絡病的這類疾病的中醫臨床辨證論治方法,出版《絡病學》《脈絡論》《氣絡論》等專著。
2006年,“絡病理論及其應用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4年,由吳以嶺院士作為傳承人的“中醫絡病診療方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絡病學》作為新世紀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創新教材,已在國內外40余所高校開課。
理論的突破是中醫藥產業化的基石。近年來,在絡病理論指導下,已有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津力達顆粒等多種創新專利中藥被研發生產,每年數億人服用受益。
本次大會對絡病理論研究和取得的一系列創新成果進行了深入交流,為中醫藥學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新的視角、新的思路。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張夢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