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環球最資訊丨履行企業科普社會責任 助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時間:2022-09-14 17:54:05       來源:光明網


      (資料圖)

      作者:尹燁

      一百多年來,人類科技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向前發展,知識更新極快且需要抽象理解的能力越來越強;近幾十年來,幾乎所有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是交叉學科,競爭烈度極大且集成創新的廣度和維度都日趨深入,這對于大眾正確理解新時期下的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產業發展提出了史無前例的挑戰。

      從全球的趨勢看,不同發展階段的群體對于科技認知的差距,非但沒有因為其快速發展而得到均衡,反而因為其復雜程度提升而日漸拉開,能夠消弭這一鴻溝的關鍵就在于建立起長期有效的科普機制。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解決科普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難題和體制機制障礙入手,對深入推進科普事業發展和有效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意義。

      當下,全球創新高地的競爭已然成為各國競爭的核心焦點,強化科普輿論陣地建設、掌握科技解釋權和反對偽科學包括陰謀論日趨重要?!翱萍紕撔?、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科技強國也必然是科普強國。

      科普強國,首先要厘清科研和科普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科研和科普都是重要的科學活動,但其目的不盡相同,科研的本質是追求未知、挑戰極限,其受眾往往是專業人士;而科普的目的是對稱已知、啟發興趣,其受眾是普羅大眾。過去,科研和科普的兩翼發展并不均衡,這既有科技政策和制度設計的原因,也有對二者概念和目的理解偏差的問題。很多人會認為做科研比做科普更“高一等”,但平心而論,一流的科普并不比一流的科研容易,因為科普者首先要用科學思維去理解“陽春白雪”,再用通俗的形式將其轉化為“下里巴人”。這種深入淺出的要求是很高的,即使在全球范圍內,科普大家的絕對數量也要遠遠小于科研大家的絕對數量。

      此外,相當比例的科研人員會覺得做科普是一種額外的負擔,甚至是“不務正業”,故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大家看到的科普往往停留在“科學知識的搬運工”這個定位上,內容晦澀、乏趣可陳不說,也常常跟不上知識快速發展的節奏。針對這個問題,《意見》明確要求“科技工作者要發揮自身優勢和專長,積極參與和支持科普事業,自覺承擔科普責任。運用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開展科普,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作出表率?!贝伺e大大提升了科研工作者在科普工作上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對于科普內容的要求和實現路徑上給出了清晰的指引,相信好的科普作品會越來越多。

      科普強國,不僅僅是科學家、高?;蛘呖蒲性核氖虑?,而是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兑庖姟分校貏e強調了“企業科普社會責任”,這進一步肯定了企業在科普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據《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企業研發經費已占全國比重76.9%,由此可見,企業在全社會科普工作中所承擔的角色和比重也應該越來越重要。

      但談到企業做科普,則容易被質疑權威性不夠或者“王婆賣瓜”,使得企業參與科普的積極性不強。其實,企業承擔了將科技轉化為產業的重要職能,其產業轉化的速度和其產品或服務的科普能力密不可分,越是高科技領域越是如此。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高興地看到,《意見》第八條明確提出,“企業要積極開展科普活動,加大科普投入,促進科普工作與科技研發、產品推廣、創新創業、技能培訓等有機結合,提高員工科學素質,把科普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笔沟闷髽I這一最具活力的廣大市場主體,能夠自覺自愿將科普作為社會責任,在科普工作的參與和實施上有了切實的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從而更加高效的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作者系華大集團CEO)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