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為小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手工。新華社
本報訊 記者范紀安日前從河南省教育廳獲悉,鄭州作為全國9個“雙減”政策試點城市之一,2021年10月,鄭州版“雙減”政策正式出臺,一年來,鄭州市委、市政府圍繞“雙減”政策已出臺1個實施方案、2個措施方案,統領“雙減”工作;教育部門就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方面出臺指導性文件75份,教育、民政、市場監管、科技、網信等部門關于培訓機構審批、分類管理、資金監管、廣告管理、網上巡查等工作聯合印發14份文件。
據介紹,自鄭州“雙減”政策實施以來,鄭州市教育局在去年10月召開“雙減”工作新聞通氣會,通報開展四大專項行動為校外培訓機構戴上“金箍”。11月,將763家“學轉非”和919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分類移交給體育、科技、文廣旅三部門,鄭州市校外培訓機構正式各歸其口,分類管理。此外,鄭州市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全市校外培訓廣告管控的通知》,要求加大校外培訓廣告監管力度,規范廣告市場秩序。截至2022年7月,鄭州市原1376家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至109家,壓減率92.1%(含高中階段)。且這109家學科類培訓機構,100%建立專用資金監管賬戶和基本賬戶,100%交納風險儲備金,100%實現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
鄭州市全面升級了“學在鄭州”智慧教育平臺,高質量供給在線教育資源,實現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各學科全覆蓋,提供豐富的優質課程資源。
此外,2021年,鄭州市教育局還相繼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作業建設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根據“雙減”政策,除了在作業總量上進行嚴控外,鄭州市教育局還要求提高作業質量,即做到創新作業類型方式;做到科學分層布置作業;鼓勵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科學設計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等。
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五批“雙減”典型案例中,鄭州市管城區漓江路小學入選。漓江路小學合理統籌周邊資源,開展校館共建、校企合作和大學小學“手拉手”,研發素養、品格、體驗、特色“四類課程”,構建特色課后服務活動課程體系,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走進工廠、大學和實踐基地等。此外,鄭州市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也入選河南省教育廳公布的2021年全省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典型案例。
“雙減”之下,追求和建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體系,是教育未來一段時間的總體目標。下一步,鄭州市將以優秀成果為引領,遴選基礎教育精品課,制定分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強化教師備課和校本教研,優化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與教學評價,提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