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各地各行業考慮發展水平、資源稟賦等自身特點,積極探索行動,從能源轉型、循環經濟、綠色建筑等方面壯大綠色低碳產業,推動落實“雙碳”工作。本文匯總一些典型案例,以饗讀者。
國網天津電力公司中新天津生態城智慧能源新城
【資料圖】
天津市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有效整合、高效利用風、光、地熱等清潔能源,打造“生態宜居”型智慧能源新城。多維感知、多能互補、多方參與、多元服務;區域供電可靠性、清潔能源利用比例、電能占終端能源比重、綜合能源利用效率等核心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新生態城圍繞“生活更舒適,出行更低碳,體驗更便捷”三大目標,在已有智能電網建設成果上,通過主動運維、智慧運檢進一步提升能源供應網絡基礎設施;部署新型智能電能表、家庭能源路由器等裝置,為居民提供智慧生活服務;通過電動車無線充電、高效充電技術應用,服務小鎮低碳出行;建設多業態綠色能源公建和能源數據服務平臺,系統提升清潔能源消納率達到100%,電能占終端能源比例超過45%。
河北承德市國網新源河北豐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電站是服務北京綠色冬奧場館實現100%綠電供應的重點工程。該電站于2021年12月30日投產發電,安裝12臺單機容量30萬千瓦機組,總裝機規模360萬千瓦,年設計發電量66.12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87.16億千瓦時。豐寧電站打造了世界最大的“超級充電寶”,實現巨大的庫能,一次蓄滿可儲存新能源電量近4000萬千瓦時,全年可消納新能源87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0萬噸,可以提供720萬千瓦的電力調節能力,是華北地區唯一具有周調節性能的抽蓄電站,對于支撐華北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海崇明生態島
上海崇明世界級生態島正在開展碳中和示范區建設,重點圍繞“五新”生態產業(現代新農業、海洋新智造、生態新文旅、活力新康養、綠色新科技)、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森林碳匯、綠色交通、循環經濟、低碳農業、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試點應用等方面,努力探索走出一條資源利用高效、環境保護嚴格、脫碳成效顯著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示范區建設主要包括大力推廣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新型光伏電站,積極探索淺層地表地熱資源利用,加大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生物質能利用。探索應用“可再生能源+儲能”“源網荷儲”和多能互補。推進現代綠色農業全面發展,發展資源循環型現代綠色種養業,引導和促進農產品及加工副產物循環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建設世界一流“農業科創島”。
重慶江北嘴商務區水源熱泵區域能源系統
重慶市江北嘴水源空調有限公司利用江北城CBD區域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的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采用電制冷+江水源熱泵+冰蓄冷的技術,取代傳統鍋爐,對江北城CBD區域內的多個大規模公共建筑空調系統實施了集中供冷供熱。依托重慶兩江水資源稟賦優勢,利用江水冬暖夏涼的特點,通過管網將建筑物與江水形成熱交換,替代傳統用能模式,降低傳統能源消耗,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低碳循環發展。與常規冷熱源系統相比較,電力設備裝機容量減小52646千瓦,能源系統的機房建筑面積也比常規能源系統減少約22265平方米,年運行費用減少2155萬元。該項目的實施,全年可節約用能達2.16萬噸標煤,節約用水量達21.64萬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萬噸,減少粉塵排放1.64萬噸。
大連節能低碳綠色船舶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積極踐行“綠色造船”理念,持續開發節能低碳型綠色船舶,為船東提供低排放、低能耗、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該集團開發建造了中國第一艘風帆VLCC(原油船)和第一艘雙燃料VLCC,為國家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積極貢獻力量。集團建造了全球首艘安裝風帆超大型原油船“凱力輪”,“凱力輪”是集團為招商輪船建造的全球首艘安裝風帆裝置的30.8萬噸超大型原油船80號船,填補了國際空白,為搶占未來船舶技術制高點、保持市場競爭優勢創造有利條件。集團還依托國家省市支持的科研項目,為中遠海運量身打造的全球首艘LNG(液化天然氣)雙燃料動力超大型原油船——“遠瑞洋”輪,在燃氣模式時,該船續航力可達到1.2萬海里,燃油與燃氣總計續航力為2.4萬海里,設計能效指數EEDI低于基線值約39%。
山西生物天然氣及有機肥生態循環利用項目
山西神沐新能源有限公司2×104Nm3/d生物天然氣及有機肥生態循環利用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建設預處理車間、厭氧發酵罐、提純車間、肥料生產車間、辦公室及配套公用設施等。該項目屬于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類,項目建成后,每年生產生物天然氣700萬立方米、有機肥2.03萬噸,處理糞便2.03萬噸(含水)、農作物秸稈4.06萬噸(含水)。該項目通過對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減少了對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動了能源結構調整,改善了空氣質量,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項目實施后,預計每年平均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3730噸二氧化碳當量。該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填補了山西省生物質能行業的空白,同時也實現了對農業農村廢棄物、畜禽糞污的清潔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有效解決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大幅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增強區域內清潔能源供應保障,推動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實現能源低碳轉型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武進綠色建筑產業集聚示范區
2011年,住建部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授牌成立全國唯一“綠色建筑產業集聚示范區”(以下簡稱“綠建區”)。成立以來,綠建區大力推廣綠色建筑,致力于發展綠色建筑產業,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筑領域節能減排新路徑。園區獲得了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縣區唯一)、江蘇省首批綠色建筑示范城市、江蘇省首批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江蘇省首批海綿城市示范區等榮譽。截至2021年,武進區新增綠色建筑面積超2500萬平方米,名列全國縣區級前茅,裝配式建筑超1000萬平方米,年減少碳排放45萬噸,年節電6.5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多植樹24萬棵。“綠色建筑看武進”已成為業內共識。目前,武進區已建成了一批高品質的綠色建筑,形成了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工廠、綠色辦公、綠色基礎設施全方位推廣的格局。(本報記者白雪、見習記者甄敬怡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