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鏈 >

      內蒙古大力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 新能源產業項目“遍地開花”

      時間:2022-09-20 11:01:05       來源:內蒙古日報

      從空中俯瞰,由19.6萬余塊太陽能光伏板拼成的巨幅駿馬圖躍然于金色黃沙之上,蔚為壯觀。這就是國內最大的沙漠光伏電站——庫布其沙漠光伏治沙項目“駿馬電站”。

      2017年,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把荒漠化防治作為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開始在庫布其沙漠謀劃建設占地10萬畝、規模為2000兆瓦的光伏治沙項目。

      作為全國第三批光伏領跑者基地之一,2018年6月30日,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動工,并于當年12月17日實現一次全容量并網發電。其中,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投資建設了達拉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1號和4號項目,開創了133天建成300兆瓦沙漠光伏電站的先河。這其中就包括“駿馬電站”。

      “我們采用‘林光互補’模式,板上發電、板下種植,在開發利用太陽能資源的同時,推動沙漠生態治理,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效果。”國家電投內蒙古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國儉向記者介紹。

      “你給我一片沙漠,我還你一片綠色。”這是承諾,亦是責任。李國儉介紹,自投運以來,該項目累計輸出綠電23.12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省標準煤7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5萬噸,累計治沙1.6萬畝。

      黃沙變綠洲,藍海馳駿馬。從昔日的黃沙漫漫到如今的草之冪冪,達拉特旗依托庫布其沙漠經濟先導區,打造出“光伏治沙”的達拉特旗樣板。

      而這,只是內蒙古大力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的冰山一角。

      內蒙古“風”“光”無限,潛力無窮——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4.6億千瓦、約占全國的57%,太陽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94億千瓦、約占全國的21%,內蒙古發展新能源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年來,全區各盟市深挖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產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新能源產業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為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首批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鄂爾多斯市把新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以能源結構轉型引領帶動產業結構轉型、經濟結構轉型,全力打造“風光氫儲車”五大產業集群,加快改變產業發展“四多四少”狀況,建設國家現代能源產業基地的腳步鏗鏘激越。

      作為全國重要的煤焦化工和氯堿化工生產基地,烏海市每年工業副產氫約80億立方米,發展氫能產業條件優越。年來,烏海市大力發展制氫、儲氫、用氫等氫能源產業,國內首座民用液氫工廠投運,國內首條氫基熔融還原法高純鑄造生鐵生產線建成,首批海易通新能源裝載機下線,氫能源公交車交付使用……目前,已初步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氫能發展模式,氫能產業為烏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全國少有的Ⅰ類優質風光資源區,錫林郭勒盟依托風光資源富集優勢,積極推進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新型工業綠色微電網、低碳零碳園區、園區綠電替代、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替代等項目建設,引領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已建成新能源并網裝機1165萬千瓦,在全區率先建成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

      前瞻思考、全局謀劃、戰略布局、整體推進。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下,在能耗雙控的約束下,全區各地掀起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滾滾熱潮,新能源產業項目“遍地開花”。

      7月下旬,錫林郭勒盟再簽總投資百億以上新能源微電網配套產業項目,標志著錫林郭勒盟新能源產業集群再添新動能。

      8月上旬,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下線首塊210光伏組件,標志著內蒙古光伏組件制造實現“零”的突破。

      8月下旬,自治區首批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集中開工,標志著內蒙古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進入快車道。

      9月上旬,總投資600億元、千萬千瓦級“風光儲氫氨一體化”零碳產業園項目落戶通遼,標志著通遼市建設風光氫儲全產業鏈裝備制造基地邁出新步伐。

      ……

      從建設工地到產業園區,從規劃藍圖到現實畫卷,奮進的號音嘹亮,奔跑的腳步鏗鏘,北疆大地處處涌動著新能源項目建設的澎湃熱潮。

      草原風光好,綠電送全國。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內蒙古將繼續推進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力爭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裝機達到1.35億千瓦以上、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內蒙古”,率先在全國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內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轉變。(記者 康麗娜)

      標簽: 新能源開發利用 新能源產業項 清潔能源大區 光伏發電應用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