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當前速訊:堅守環保底色,這家園區把“化工飯”吃出科技味

      時間:2022-07-27 21:48:29       來源:科技日報

      【標桿看變遷】

      從“化工圍江”到“江豚逐浪”,如今的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生機勃發。大江東去,浪濤看盡,這里堅守綠色發展底色,以創新澎湃無限的動能。


      (相關資料圖)

      盛夏時節,科技日報記者深入宜昌市猇亭區的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該產業園位于長江沿岸,環境綠樹成蔭,若是極目遠眺,可見碧空如洗。

      “以前,化工產品都是按噸賣。而現在,我們都是按克賣?!迸d發集團總經理助理陳曉清向記者介紹了一款由該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研發的黑磷產品。相比以往的其他產品,該產品的附加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從粗放式化工園區蛻變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和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宜昌新材料產業園走上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正在向著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的新材料產業發力。

      從“化工圍江”到“江豚逐浪”,如今的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生機勃發。大江東去,浪濤看盡,這里堅守綠色發展底色,以創新澎湃無限的動能。

      “關改搬”協同轉賽道

      于2004年開建的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占地面積共計5500畝。在發展壯大過程中,該產業園排放的污染物對周邊環境造成了影響,經歷了快速發展帶來的環保管理困惑。

      改革迫在眉睫,刀刃向內必須下定決心。為此,該園區開展了“關停、轉型、搬遷、治污、復綠”五大行動,共拆除搬遷沿江1公里范圍內的裝置10套。同時,該園區投資1.12億元,修復沿江拆除騰退的900米岸線,打造長江綠色生態廊道,實現生產岸線向生態岸線的美麗蝶變。

      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園區著力發展循環經濟,集合磷、硅、鹽等多要素,實現多產業集群式發展。

      “利用不同產品間的共生耦合關系,我們讓每一道工藝的副產物成為下一道工藝的原材料,所有物料在園區內都能實現首尾銜接,形成循環往復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标悤郧逭f。

      目前,這里已成為以有機硅新材料、草甘膦、電子化學品三大集群為主導的循環經濟產業園。

      “沒有絕對的廢物,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标悤郧灞硎?,通過技術創新,該園區圍繞資源利用最大化目標,綜合利用水電熱資源,使每一點資源都轉化為企業產品和效益,環環相扣、鏈鏈生金。

      其中,以草甘膦生產鏈條最具代表性。生產草甘膦副產的氯甲烷,絕大部分可用于生產有機硅,有機硅副產的鹽酸又全部用于生產草甘膦。同時,利用機械蒸汽再壓縮技術(MVR)等,可將含磷廢水中的磷回收生產磷酸鹽,再將鹽回收生產燒堿。這樣的回收利用,每年回收價值可達1.5億元。

      產學研融合謀發展

      “我們不拼資源、不拼規模,只拼創新。”陳曉清說,興發集團每年投入研發經費3億元以上,從生產性技改向基礎性科研轉變,開發出電子級、醫藥級、食品級主導產品共計15個系列591個品種。

      2021年4月,湖北電子化學品專區在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揭牌并啟動建設,這是全國第2個、中部地區第1個電子化學品專區。目前,專區已形成年產13.5萬噸電子化學品的產業規模。

      依靠豐富的磷礦資源,宜昌多年來端“化工碗”、吃“化工飯”,但同時,該市也不得不面臨這把“雙刃劍”的反噬——每制取1噸磷酸,會產生約5噸磷石膏。磷石膏這種灰白色或灰黑色的粉末,容易對水質和土壤造成污染。如今,磷石膏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是一道世界難題。

      作為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興發集團牽頭組建湖北三峽實驗室,該實驗室首要使命便是尋求一條解決磷石膏綜合利用的科技路徑。

      三峽實驗室主任池汝安介紹,該實驗室聚焦六大研究方向,包括磷石膏綜合利用、微電子關鍵化學品、磷基高端化學品、硅系基礎化學品、新能源關鍵材料、化工高效裝備與智能控制。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提升產業鏈,強化創新鏈,推動產業結構邁向綠色化、精細化、高端化,打造世界一流的精細化工企業?!迸d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國璋充滿信心地說。(吳純新)

      標簽: 興發集團 化工園區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