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 >

      觀焦點:【聚焦俄烏沖突】“海馬斯”火箭炮為何是俄軍最頭疼的武器?

      時間:2022-09-26 16:48:11       來源:光明網-科普中國

      在美西方“援助”烏克蘭的眾多裝備中,“海馬斯”無疑是最令俄軍頭疼的。由于援助數量有限,烏軍沒有把“海馬斯”用在正面戰場的火力支援上,而是將它當作“超超遠程的狙擊槍”,用來遠距離偷襲俄軍后方的補給站、彈藥庫、機場等重要設施。依靠美軍衛星系統,有著“平方公里清除系統”之稱的火箭炮,能夠精準的發現和打擊俄軍重要設施,讓俄軍屢屢“吃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注:俄烏戰場上的廢墟

      更讓俄軍擔心的是,烏軍裝備了“海馬斯”,一旦美西方再向其提供陸軍戰術導彈,那么它就有能力摧毀連接克里米亞和俄羅斯的赤刻大橋。作為俄軍最重要的戰場補給線之一,一旦赤刻大橋被炸,將大大削弱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地區的控制。雖然普京公開表示烏軍炸毀赤刻大橋是俄軍使用核武器的底線,但是即便烏軍不真正摧毀赤刻大橋也足以為自己增加了很大的談判籌碼。

      圖注:橫跨赤刻海峽的赤刻大橋

      基于上述原因,不少外媒透露俄軍高級將領曾明確表示,要將摧毀“海馬斯”作為特別行動當前一項重要任務。雖然網上有不少關于少量“海馬斯”被摧毀的消息,但是通過俄軍的反應看來,“海馬斯”的威脅依然存在,而且俄軍對它沒有太大的辦法。

      之所以難以有效遏制“海馬斯”,主要原因還是烏軍非常謹慎。沒有用來支援正面戰場,而是用來偷襲后方設施,讓“海馬斯”“打了就跑”的優勢被發揮地淋漓盡致。俄軍沒有先進的衛星偵察系統支撐,難以提前發現“海馬斯”的動向,無法作出有效的防御應對,只能被動挨打。等到挨打后,俄軍雖然可以確定“海馬斯”位置,但是卻難以有效反擊。因為“海馬斯”反應快,完成任務后,憑借著高機動性,溜之大吉。俄軍如果使用火箭炮對轟,陣地上已空空如也;如果使用戰斗機追擊,又忌憚烏軍后方的防空設施。

      面對應對“海馬斯”的窘境,俄軍正在積極思考對策。一方面是采購無人機,用于偵察、打擊。通過在烏縱深不間斷的巡查和提前布防,一旦發現“海馬斯”的動向,立即采取聯系火力或者直接打擊的反制措施。

      另一方面是采購反應更加迅速的火箭炮。作為火箭炮研發的鼻祖,俄羅斯并不是沒有性能優異的火箭炮。從“冰雹”到“颶風”再到“龍卷風”,俄制火箭炮的威力和射程都是全球頂尖的。但是受限于自動化程度,俄制火箭炮的反應速度慢,所以才讓“海馬斯”有機可乘。一旦購置了與“海馬斯”一樣反應迅速的火箭炮,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壓制效果。

      圖注:“海馬斯”模塊化設計的彈倉

      當然“海馬斯”讓俄軍頭疼,卻無法改變戰場大局。因為用于零星偷襲俄軍后方補給站和彈藥庫,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俄軍的后方補給。更何況,俄軍本就不是為了占領烏克蘭土地。所以此次烏克蘭發起反擊,俄軍立即撤退,既是保存實力,也是縮短補給線,減少給“海馬斯”偷襲的機會。一旦俄軍重整兵力再次攻擊,沒有強大的火力支持正面戰場,“吃進去的終歸又要吐出來”。

      專家簡介:翁宗波,軍事裝備科普專家,主要從事國內外高科技裝備、各兵種主戰裝備、聯合作戰戰略戰術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兵器》雜志等軍事類報刊雜志發表文章200余篇,個人榮立三等功1次。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作者:翁宗波

      策劃:金赫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標簽:

      消息推送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