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入汛以來,江蘇省面雨量311.7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7%,特別是8月1~15日,全省基本沒有有效降雨。淮北“三湖一庫”蓄水量32.2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6.5%;淮河以南地區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3.29億立方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9%;太湖平均水位3.09米,較常年同期偏低0.39米。
(相關資料圖)
針對日趨嚴峻的抗旱形勢,江蘇省全力以赴,保障農業灌溉和城鄉生產生活等用水需求。
入夏以來,江蘇省已出現3輪大范圍連續高溫,其中第三輪自8月2日起覆蓋全省大部分地區。長江大通流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一半左右,南京高潮位5.29米,比常年同期偏低2.18米;淮河干流蚌埠流量僅22立方米/秒,基本沒有來水進入洪澤湖。
7月以來,秦淮河流域,下游城市河道水位下降,城區水生態環境改善壓力增大,上游灌溉水源不足,溧水、句容部分地區農作物生產受到影響。
“當前保供水、保灌溉是重中之重,我們要全力以赴為900余萬南京市民提供良好水環境,為流域150多萬畝農田灌溉提供有效水源,促生產、惠民生。”江蘇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處黨委書記、主任張加雪介紹。秦淮河上最大的沿江水利樞紐——秦淮新河水利樞紐啟動閘泵聯合運行引水,源源不斷地將長江水引入秦淮河,日均補水量約300萬立方米。緊鄰秦淮河入城關口的武定門節制閘6孔閘門全力抬起加大下泄流量,各水利工程24小時協調聯動,減輕高溫和長江潮水頂托給秦淮河水體造成的不利影響。
“這是近年來我們首次在主汛期啟動生態用水調度。往年汛期,管理處遵循工程調度原則全力騰空河道庫容,應對強降雨,今年水利工程反向抽引長江水補充秦淮河。”張加雪說。
江蘇省水旱災害防御調度指揮中心主任陳昌仁表示,水利部門將繼續強化水源調度等措施,全力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保障工礦企業和秋糧生產等用水,維持大運河等骨干河道合理航運水位,同時嚴加防范局部強降雨和臺風侵襲。
高溫天氣疊加干旱影響,對秋糧安全成熟、穩產高產構成極大威脅。連云港南部、江淮之間中西部、蘇南中西部地區墑情虧缺嚴重,達到中度氣象干旱。
8月11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省氣象局聯合召開全省戰高溫抓好秋熟生產管理工作視頻會議,要求緊繃防災減災弦,加強苗情、墑情、水情和天氣條件的監測分析,最大限度減輕災害影響,確保秋糧穩產增產。
8月15日,長江南京站水位已至歷史同期最低,水陽江、石臼湖水位創歷史同期新低。南京市包括水稻、玉米、大豆等在內的42萬畝左右在田作物缺水,螃蟹長勢受限。
為此,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組成13個工作組,下沉一線包市包片開展工作,緊盯秋糧生產中后期多發易發的自然災害和病蟲害,加強與氣象、水利、應急管理部門溝通會商,做好監測分析、預警預報、應急處置等工作,抓細抓好防災減災技術措施落實,做到秋糧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