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大海,以其無垠的胸懷納百川,以其磅礴的力量生萬物。近日,上海市奉賢區舉行“行走的奉賢”——“迎接黨的二十大”街鎮走進海灣旅游區主題日媒體宣傳活動,20多家中央和上海市主流媒體記者實地感受了面朝大海、活力四射的新時代“上美海灣”。活動由奉賢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新聞辦副主任陳春良主持。
在這里,面朝大海,迎接上海第一縷陽光。這里,坐擁13.7公里黃金海岸線,有著4A級景區碧海金沙和優質鐵板沙灘涂的漁人碼頭。這里,有生物醫藥、美麗健康、人工智能等創新產業,也有文化底蘊深厚的海灣大學城、東海觀音寺,還有充滿溫度的民生服務項目七棵樹生活驛站……
在海灣國際風箏放飛場,一場“與發展對話、與幸福相約”的媒體見面會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海灣旅游區黨工委書記蔣祎青圍繞“特色經濟”抓發展、“三區兩鎮”抓建設、“工作品牌”抓民生三個方面,將海灣旅游區依托長三角一體化、自貿區新片區、奉賢新城和三區兩鎮聯動發展等戰略機遇娓娓道來。蔣祎青說,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海灣旅游區正努力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學”的“魅力灣區”。
奉賢提出新的發展抓手“四新四大”,其中“四大”是實現“四新”的重要支撐。海灣旅游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姚紅說,海灣旅游區在大生態上,聚焦“唯一到唯美”,打造“藍綠交融”生態底色;在大交通上,聚焦“開通到開放”,打造“四通八達”交通脈絡;在大民生上,聚焦“愿景到實景”,打造“優質均衡”民生工程。未來,將緊緊圍繞“四新四大”實踐路徑,跨界、破圈、超越,實現從“少年海灣向青春海灣”的美麗蝶變。
海灣旅游區坐擁13.7公里黃金海岸線,是上海旅游的“金招牌”。海灣旅游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唐軍告訴記者,海灣旅游區通過聚焦“一網統管”建設、聚焦完善公共設施、聚焦聯勤聯動治理模式,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讓市民生活更舒適、更健康、更便捷。
地處上海最南端,海灣旅游區的生態資源如何回饋整個上海,同時向長三角輻射?海灣旅游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朱偉剛說,地處上海最南端的海灣旅游區,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這里憑借廣闊的海洋資源、豐富的灘涂資源、稀缺的港灣資源,堪稱上海最美麗的天然海灣。為進一步服務群眾、回饋上海、輻射長三角,他們將夯實生態底色、做強旅游品牌、打造宜居社區,以“一城綠色半城海”的生態資源,擴充“厚積而薄發”的經濟優勢,打造新時代“上美海灣”。
“我們都看到海灣旅游區的生態環境很好,也聽說有不少市區的退休老人買房過來養老。但這里距離市區比較遠,如何通過提升配套設施來吸引更多年輕人?”針對記者提出的問題,海灣旅游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肖云介紹,將立足年輕人需求,樹立大融合、大發展的思維,把“文教衛體商旅”的功能和資源整合在一起進行統籌謀劃、定位落地;注重高品質生活,努力繪就“15分鐘美好生活圈”,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